以千年文物之“光” 照亮新时代工作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三星堆遗址、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从三星堆博物馆的“古蜀之光”,到汉中市博物馆的“天汉风韵”,从蒙尘数十载无人识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到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纵目人面具”,中华文物千古流传、源远流长。除了文物本身价值珍贵、光彩照人,承载的历史令世界瞩目,其背后蕴藏的强大精神内核,更是值得广大青年干部拜为“老师”、视为“榜样”、做为“楷模”。

从蒙尘数十载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天祝青铜牦牛”等稀世之宝中,领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国宝级文物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与天祝青铜牦牛从籍籍无名到大放光彩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两件文物被人发现时均是锈迹斑斑,根本无法看清原貌。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在库房待了20多年才被“伯乐”慧眼识珠,天祝青铜牦牛更是险些当作废品卖掉,即使最终被当地文物局及时拦住,却因无人能鉴定其价值,再次被搁置在库房长达20余年。两件文物虽几经沉浮,仍坚守初心,未改本色,广大青年干部尤其是基层青年干部应拜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与天祝青铜牦牛为老师,身处工作条件艰难复杂的基层,还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坦然面对,条件越艰难,越是坚守“初心”不改;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便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念,勇敢接下“难事苦差”,以难事苦事的“刺”砥砺淬炼,洗掉身上斑斑“锈迹”;面对工作的失败和挫折,遂以“风波骤起而泰然处之”之慧淡然处之,困难越艰巨,越是“勇攀高峰”,于艰难中取得更高突破。

从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纵目人面具”等镇馆之宝中,汲取“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之力。三星堆遗址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之一,“青铜大立人像、纵目人面具”等诸多一醒惊天下的文物们,无比自豪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绚烂与夺目。这些文物一经现世,便不再藏拙露怯,以完美姿态面对各种挑剔目光。广大青年干部应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与纵目人面具为榜样,拒绝做“躺平”“摆烂”式干部,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之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站出来、挺起来,当仁不让扛起建设“美丽乡村”大旗;拒绝做“不做事”“甩锅型”干部,亮出真本领、施展大才华,以“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之力,将事关群众的“大事小情”办扎实、办出彩;拒绝做“表演型”“怕做事”干部,练就“金刚钻”、锻造“宽肩膀”,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能,勇挑重担,起而行之,笃行不怠。

从见证兴衰变迁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唐写本《妙法莲华经》”等传家之宝中,涵养“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之念。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这些文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渊综。一件文物如实的留存着一段历史,广大青年干部应以“四方风”甲骨刻辞与唐写本《妙法莲华经》为楷模,发挥以“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之念,稳稳接过革命先辈们手中接力棒,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下去;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传家宝作用,以“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之交,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做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服务于民;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传家宝作用,以“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之责,做到慎言慎独慎微慎行,勤“洗澡”及时祛除身上的作风污垢,激发干事热情,做一个群众可以放心托付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华锦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歡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1455.html

(0)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 2023-09-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