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注重”提升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直面矛盾,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正视矛盾、找准方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服务群众。

注重察民情,汇集“同期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事需要具体抓,抓具体。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一线承担着党的各级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神圣使命,肩负着体察群众冷暖的重要职责。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同样“针头线脑”的事情,在基层干部、部分群众和职能部门看来,这是不是问题,需要不需要处理;是个体诉求还是共性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判,不同的评判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事情处理固然离不开能力和水平的因素,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是说在嘴上的口头禅,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应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多一些换位思考,时时处处自觉站在群众一边。也只有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汇集更多的“同期声”,听到入情入理的“真心话”,急难愁盼的“关切话”;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

注重访民意,合并“同类项”。柴米油盐,桩桩关系生计;医学业保,件件关乎民生。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时期以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要善于梳理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因工作疏忽所致,还是体制机制建设出了问题。通过合并“同类项”,准确把握个性与共性、一般与重点的关系,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大限度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应付局面。

注重解民忧,把牢“同向标”。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上下同欲方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着眼先急后缓,拉出问题解决的明细清单;另一方面,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对于能够解决的事项下气力立即予以解决。由于条件尚不具备而一时无法解决的,在做出解释说明的同时,要把解决的具体方案及时向群众交底,以此赢得群众的理解和谅解。

注重聚民智,绘就“同心圆”。问题是表象,根子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首先必须理清适宜自身发展的总体思路、突破路径和重点举措。尤其是那些已被实践证明、符合当地实际且牵涉全局的长远规划,首先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执着和韧劲,更离不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切不可因主政领导更换而“另打锣鼓另开戏”。其次,要因势利导集聚民智。在问计于民中不断改进思路,汲取问题解决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开展。最后要坚持以变应变,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问题解决不能大而化之,点到为止,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既要有矛盾化解的实招硬招,更要在堵塞漏洞的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唯此,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工作接地气,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是衡量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标尺。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要善作善成,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带动一类问题的解决;要再接再厉,坚持和深化已有成效,推动工作实现新跨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上进的小海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1612.html

(0)
上一篇 2024-02-20
下一篇 2024-02-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