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 不能让基层减负变成“捡负”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的一公里”,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的各项工作直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基层减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方能让基层重获活力,脚踏实地办实事、解民忧、纾民困。

瞄准方向“减负”。过度强调属地管理、责任下沉,以及滥用签订“责任书”和“军令状”等手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压实责任”,但实际上却背离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层干部因权力范围有限、能力相对不足,与上级部门之间存在明确的权责划分,不能随意将责任转嫁给基层。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工作落实出现“烂尾”“悬浮”“打折”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果,还会给基层干部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增加其工作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困境和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一方面,上级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政策的着力点,确保政策执行不变形、不走样。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强化制度约束、筑牢思想堤坝,纠正被过度“放大”的责任和被不当地扣上的“负”,避免减负变“捡负”,切实减轻基层责任负担。

用好工具“减负”。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轻工作负担,更是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高效、精准地完成。一方面,要深入基层一线,以基层干部的视角和眼光去审视和解析问题,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发文流程,精简会议数量,切实为会议“瘦身”,为文件减墨。另一方面,要以网络技术为政务效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各类政务平台、信息系统和微信工作群组的作用,确保广大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更加专注于干事创业。也让百姓能够真正体验到“一站式”“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惠民服务,不能让百姓重复申请流程,名为“减负”,实则“捡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

强化自身“减负”。如今,许多基层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任务,还要应对各种考核和检查。这导致忙于留痕迹、补佐证、报台账、做虚功成为普遍现象,真正能够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时间和精力却非常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自上而下地纠正过度留痕思维,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痕迹要求,转而不断提升基层干部业务技能和处突能力,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实际问题。此外,还应大力培养、重用实干典型人才。通过树立榜样和表彰先进,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务实地投入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主业上来,推动基层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

最后,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以满腔热情、昂扬斗志和充沛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马敢敢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0843.html

(301)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 2024-03-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