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树新风乡村治理增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不断深化对党建规律的认识,在党建引领下,深刻把握基层治理的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和价值目标,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推进乡村

治理“强”起来。一是锻造坚强堡垒,“小基层”构建“大治理”。构建以镇党委为核心、“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领导+党支部”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盘棋”运行机制。“支部十党群服务中心”夯实阵地,12个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后,功能区划分合理,办事效率更加高效。同时,全面推进党建带妇建、团建、工建。二是坚持党员带动,“小细胞”释放“大能量”。推进“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推行党员联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把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领头雁”、党员“排头兵”作用发挥在乡村治理最前沿。完善积分制管理制度,激活“红色细胞”,机关在职党员到“一线”报到服务,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军家村“支部引领带头,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紧随其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着力解决村庄环境“久治不愈”的“顽疾”,形成了干群同心同向谋发展、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成果的发展氛围。

(二)绘制多元共治“同心圆”,推进乡村治理“活”起来

一是强化文化引领。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好文化墙,引领示范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产业振兴墙”“文明礼仪墙”“中华传统美德墙”等,通过浅显易懂、老少皆宜的画面形式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生活当中。一面面特色鲜明的文化墙体彩绘,旨在探索农村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思想道德提升、农村社会风气好转,大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大转变”,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推行“三治融合”。创新“党建+”融合模式,引领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修订完善12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章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自治、协商在一线机制,完善民意征集、沟通酝酿、意见反馈等制度,保障村民有效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等开展综治维稳、扫黑除恶、宪法等法律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学法、守法意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组织评选一批“云好人”“重庆好人”等活动,选树一批“身边榜样”,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推进乡村治理“实”起来

一是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管理“零距离”。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党建、宣传、综治维稳等职责,强化网格管理,编织一张“服务大网”,推行“一网多能、一网统筹”管理模式,整合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多员合一,实现一网多能,一网管好“人、地、事”,切实发挥网格工作实效。通过组建网格微信群,群众指尖话诉求,各类信息在线上多跑路。同时网格员开展线下常态化走访,为民纾困解难。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多元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有机融合,形成了“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群众网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乡村社会治理基础。二是精细化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抓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采取“1+3+N”模式,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纵到底、横到边,网格化、全覆盖。“1”,即一个网格,每个村社按照依据,划分出网格;“3”,即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一名兼职网格员;“N”,即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能力,由楼栋长、水电气维修师傅、小组长、志愿者等组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会飞的蚂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96301.html

(0)
上一篇 2024-04-29
下一篇 2023-04-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