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挡提速”

湖北省十堰市委组织部 罗丹 李东勇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坚持从党建引领、能人治村、政策红利等方面持续加力,使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逐年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问题,为乡村振兴“加挡提速”。截至目前,全市179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村268个,收入100万元以上村90个。

党建引领,找准发展路径。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健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体系,推动同向发力。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遍访边远村、重点村,联系经济薄弱村、重难点村,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党建引领村庄分类治理作为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市划分聚集提升类村庄632个、城郊融合类347个、特色保护类261个、撤并搬迁类34个、其他类517个;长远“谋篇布局”、分年度“落子实施”,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党建+农业产业链”建设,运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三链”模式,全力打造茶叶、林果、草牧业、中药材、蔬菜、水产(饮)品等六大百亿产业链,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

“能人治村”,集聚发展合力。坚持把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举措,大力选拔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优秀人才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深化实施把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双培”工程,27%的村书记具有外出务工、经商创业经历。实施“领头雁”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集中培训村书记,举办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论坛,推荐10名优秀村书记加入全国村长论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吸纳464名回归能人担任村书记,4331名致富能手、外出返乡能人等进入村干部队伍。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通过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和大学生留(回)堰工程,每村培养3名后备干部和1名以上的农民大学生,回引4000余名有志青年,为重点村培养大学生1520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政策红利,激活发展引擎。按照“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实施“脱壳工程”“提升工程”,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整合力度、提升执行精度,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变。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市县财政投入、村级集体收益投入”方式,每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信贷等各类资金2亿元扶持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三年来累计争取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40个,综合收益回报率20.18%,村级“造血”能力有效增强。落实“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的报酬制度,允许村级从当年集体经营性收益新增部分的10%至30%提取奖励资金,对发展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奖励,统筹220万元支持党员领办产业项目,有效调动激发党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热情。

巧借东风,发挥杠杆作用。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清查集体“三资”,核查1791个村(居)集体土地3075万亩、集体资产总额114.4亿元,指导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全市统一推行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组建1815家股份经济合作社,有经营收益的集体经济组织达1788个,占总村居数的99.83%。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运作型”等10种发展集体经济模式,探索出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成立“人民公司”等经验,为全市集体经济发展做好示范,涌现出郧阳区山跟前村,郧西县下营村等一批集体经济“明星村”,培育出蔡湾农耕民俗文化馆、武当山元和观民宿等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依托“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组织10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与丹江口库区187个重点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每个村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指导咨询服务,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0)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