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助力“蒜乡”飘满“蒜香”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苏木乡刘庄村选调生 朱瑞航

春风和煦、百花竞放的四月天,在烂漫盛开的梅花和樱花下,“中国大蒜之乡”河南开封苏木乡翠绿的万亩蒜苔正勃勃生机地仰头生长,从远处看,宛如一幅绯红、粉白和翠绿交织的优美画卷。五一节前后,正值蒜苔收获时节,一辆辆卡车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带走了味正色纯的蒜苔,留下的则是蒜民们鼓鼓的腰包和洋溢的笑容。

常常听村民们说,蒜要卖得好,就必须从一粒蒜种开始,认真选种、倾心施肥、用心养护。作为苏木乡驻村选调生,我与蒜打交道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村民们的“养蒜之道”也逐渐成为了我在基层茁长向上的“成长之道”。

悉心挑选“砥砺初心”的蒜瓣,一以贯之,种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姿态。在地里播种时总听蒜民们说,要有好的收成,蒜种极为重要,品种优质、健壮无虫的蒜瓣更能带来增收增产,如同年轻干部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便能在基层锻炼中抵御住各种焦虑、迷茫和诱惑。在村里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将坚定的姿态投射在每一晚伏案前的台灯光影下,投射在摸得泛黄卷边的著作书籍上,投射在每一次向村干部、乡贤的“问学”中,主动学习党的优秀著作,时刻怀揣着“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用前辈们的思想“宝藏库”填充着信念的“行囊”。终于在千百次“山重水复已无路”中体验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知真理,在品悟践行中烙下了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印记,种下了为民服务“初心不变”的种子。未来,我也会坚持修好理想信念这堂“必修课”,将自己“对镜”伟人、“对标”先进,补足精神之“钙”,在基层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潜心沉淀,为最终“破土拔尖”汲取充分的养料和营养。

用心养护“踔厉奋发”的蒜苗,一鼓作气,保持“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向上势态。北方蒜的生长早期需要把幼苗边上的土踩实并控制住灌水和施肥,以增强苗株的健壮度和大蒜的综合抗逆能力,这个过程称为“墩苗”。在选调生们的成长历练中,“墩苗”的过程同样十分重要。“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作为在基层“墩苗”的选调生们要认识到,在重要岗位上“淬火”与撒到基层“墩苗”并没有本质区别,消除“骄”“娇”二气,就要脱去“书生气”的外衣,穿上“踩泥窝”的胶靴,而不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躺平”心态。俗话说:“重担压快步”。要紧握调查研究这个“金钥匙”,勤于跑在群众饭后聚集的文化广场上、农忙的田间地头中、经常遛弯的小路边,将“转村足迹”布满群众生活的“线路图”。与群众们的“拉家常”中多说几个“怎么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油盐酱醋到家长里短,在群众的“滔滔不绝”中摸透群众所思和所想,在群众的“言外之音”里摸清所虑和所盼。让心中的“蒜苗”历经风雨、多见世面、强壮筋骨。

辛勤收割“实干担当”的蒜苔,一如既往,获得“揽尽风雨苦亦甜”的拼搏心态。北方大蒜生长周期一般长达七至九个月之久,这期间要经历时日反复、秋暑寒冬、三季变化,才能抽出鲜嫩多汁的蒜苔,来年收获后再周而复始,辛勤劳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选调生们对待工作也应该保持“一篙松劲退千寻”的警惕感,做全程“马拉松”选手,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美丽宜居”的乡村建设不是一日之功,更不会一蹴而就。“兴旺发达”的产业发展不能一劳久逸,更不会一了百了。选调生们的使命就要落到这些能为群众带来利好和实惠的事情上来。在每一季度的防返贫监测工作中用心将具有返贫风险的户调查和识别出来,做到及时帮扶、有效帮扶;在每一项“治房”“治垃圾”“治厕”等重大任务中主动站出来,积极排查,推进工作。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绝不能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念头。多做潜功,沉潜蓄势,在“身”入兼“心”入的过程中真正让驻村“住”到百姓的心窝里,在群众的“欢呼”和“点赞”声中获得一次又一次“蒜的大丰收”。

驻村近两年时间里,我和蒜民们一起“热火朝天”下地给蒜种覆过膜,尝过村民家里腌的新鲜糖蒜,弯腰俯身一根根地收过蒜苔。在体验劳作的同时,也将村民们的养蒜“秘籍”时刻谨记心中。基层锻炼天地阔,乡村振兴正当时,我会继续在基层这片“沃土”上墩得更实、长得更壮、走得更稳,用绚丽的青春助力“蒜乡”飘满“蒜香”。

(0)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