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老:做一粒有“袁隆平精神”的好种子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肖晓宇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2023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的日子。愿同广大青年干部一起重温袁老的故事,学习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袁隆平精神,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汗滴禾下土”,让“青春理想”的种子在基层土地中“生根发芽”。

初遇见“他”,是追梦故事中的袁隆平爷爷。

翻开袁隆平的个人故事,年轻时的他,经历过动乱年代的贫苦生活,亲眼见到饿倒在路边的同胞,心中痛心的同时萌生了让百姓“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苗,他在田野里独自寻找半个月之久;为了寻找绝缘品种,他与助理不辞辛苦在野外奔波;为了培育合适品种,经历上千次实验失败仍坚定着他的“禾下乘凉梦”。那时的他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需要之中,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无数次梦见稻穗下乘凉的美好景色,心中始终坚定的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宏伟目标和“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伟大追求,最终梦想成真。致敬袁隆平,广大青年干部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精气神”,胸怀“人民之梦想”,在基层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带着问题找答案,以锐意进取、不问艰险的奋斗韧劲,做勇敢的“追梦者”。

再遇见“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当我能用科学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从世界上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的成果实现到现今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不断突破,从“三系配套杂交”到“两系杂交优势”的广泛推广,从亩产百斤到突破千斤的次次纪录。每每功成名就时,袁老心中始终保持着“不把竿头当尽头”的谦虚谨慎,始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报以赤子之心,始终坚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信念,把心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黄土地上。在奉献祖国、服务民生这件事上,他用一生的身体力行回答了心里的“标准答案”。致敬袁隆平,青年干部要将像袁老一样将个人事业与党和国家、人民需要相结合,以鸿鹄之志立身处世、奋斗之姿接续发力,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种下我们“服务基层”的一粒粒种子,结出“人民满意”的一串串饱满稻穗。

回忆起“他”,是奋斗不停歇的袁隆平精神。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两年前,去世前的袁老仍然挂念着水稻产量,伴随着家人为他唱起的《我的祖国》,在洪亮的歌声同我们永别。现如今,袁隆平团队始终坚持并践行着“不唯书,不唯上,不四唯,只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在农业赛道上不断刷新着新的世界纪录,不断给人类社会贡献出一代代“超级杂交水稻”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致敬袁隆平,广大青年干部要传承弘扬袁老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要领悟学习好“袁隆平精神”,从袁老身上汲取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将精神力量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唯真唯实做调研,俯下身子问民生,始终以务实、唯实、求实的决心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要弘扬继承好“袁隆平精神”,自觉担负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带领下不畏艰险,奋勇前进。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袁老留下一粒种子,带着他的两个梦想去了远方,永远带不走的是我们对他的思念。在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在代表着思念的袅袅炊烟升起之时,金色稻穗随风舞,禾下乘凉梦已成。

(0)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