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为基层治理开“良方”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党群服务中心 徐诗奇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用以确定病症、对症下药。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用好“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查明“病源”,找准“症结”、祛除“顽疾”,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质效,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主动“望”,根治被动“访”,做群众的“贴心者”。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基层治理的小事是关乎群众衣食住行的大事。党员干部要有事下去看,没事多去转,主动“走出去”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国获取第一手信息,把群众“找上门”变为干部“主动查”。要走走企业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用工情况,积极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共同研究促进企业发展的“金点子”。要走走居民小区、田间地头,积极主动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听群众对小区建设的意见、文化生活的需求、创业项目的设想,“零距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祈盼。要有为民之心、务实之志,深入群众家中知冷暖,深入困难群体当中解烦忧,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度。

善于“闻”,根治浮于“面”,做群众的“倾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学会当好“倾听者”,把听群众诉求当成一种责任和担当,要听得真、听得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要牢固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理念,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以干部“多干事”换取群众“少上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群众对工作的好评度。

勤于“问”,根治搞“空”谈,做群众的“化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要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去,不能热衷于“被安排”,走固定的“脚本”,要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摸清情况,解决问题。要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躬身基层、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勤于思考,深挖细研,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到位,不能遇到问题“绕道走”,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要解决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多思多问多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办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守护好群众的“小确幸”,化解基层难题、破解治理瓶颈。

精准“切”,根治“摆花架”,做群众的“守护者”。“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民生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上学、就业、看病、买菜,一桩桩、一件件都连着民心,关乎民生。党员干部要找准民生工作的“切入点”,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一心为民的情怀,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认真落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汲取智慧。要端正工作态度,摒弃“花架子”“慵懒心”,踏实干事,敢于负责,甘于奉献,把困难当考验,把挫折当财富,在实践中练就真本领,赢得群众的信任,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0)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