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万古弦歌不辍 赓续文化千千载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委组织部 戴雪泽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出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拼搏进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我们要深刻把握其中理论精髓,在以坚定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理念下,奏万古弦歌不辍。

以“自信”定“调”,消云散雾、靶向定航,激荡中华文化磅礴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对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认同,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将文化自信纳入到学习重点,把握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一言一行中融入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带头提高个人和集体的文化素养和党性修养,做到将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只有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切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信念根基,才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早日实现凝聚成巨大合力。

以“包容”谱“曲”,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汇聚中华文明川流不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是众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族人民长期密切联系、频繁交往,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宗教、文化、艺术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对待各种新生和外来事物,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这种特性,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动力。这种包容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延续、创新,最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持续增强中华文化包容性、引领力、感召力、凝聚力,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互鉴互利。

以“创新”奏“乐”,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焕发中华文化时代生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创新创造不能停留在对具体文化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运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创新既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要立足于技术变革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封建守旧、消极无为的落后思想,梳理与时俱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大力发展新兴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文化效益提升,不断焕发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不竭动能。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

(2)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 2023-1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