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悟调查研究“大小”之“辩”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选调生 秦乐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调查研究是了解一手信息、掌握一手资料的有效“法宝”,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核心在基层。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沉下身、静下心,变“驻村”为“住村”,下沉“小末梢”、抓住“小切口”、盯紧“小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领略“大魅力”、写好“大文章”、撬动“大效能”,书写调查研究“时代答卷”,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赶考路”。

下沉“小末梢”,领略“大魅力”。群众“家门口”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要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级末梢”,看尽“疑难杂症”,开出“治病良方”。初入基层的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往往难以体会到基层“小舞台”所蕴含的“大魅力”,容易走入浅尝辄止的误区,进而“胡子眉毛一把抓”,达不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广大党员干部要只有锻炼一颗“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恒心,身心皆至,真下沉基层、下沉真基层,才能在广袤基层实现“大作为”。一方面,要在善学善练中突破语言关,用好方言这一沟通“催化剂”,把屁股牢牢坐在群众这一端,从群众的话语中捕捉本质需求。另一方面,要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信任指数”,不做端坐办公室的“吉祥物”、周转信息的“二传手”,张开嘴、迈开腿,多看一线场景、多接一手材料,对实际情况“心中有数”。

抓住“小切口”,写好“大文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俞秀松同志到铁厂和工人兄弟同劳动、同吃苦,掌握了关于我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详细资料;1961年,刘少奇到湖南老乡家睡门板、铺禾草,发现群众困难严重程度远超估计,及时向党中央作汇报......瞄准“小切口”,带着问题“沉下去”,是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广大党员干部要锻造一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耐心,摒弃“领导满意就是最好”“任务完成万事大吉”的思想,多沾“烟火气”、多钻“牛角尖”,少一些“不求甚解”“难得糊涂”,在“一枝一叶”中寻找“群众事”之间的普遍联系,勤察善思、字斟句酌,把调研做细。要凝聚一双“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慧眼,善于“问渠那得清如许?”狠抓源头问题,真正“打蛇打七寸”解决要害难题,把调查研究的点点滴滴落实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中,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把调研做实。

盯紧“小工作”,撬动“大效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时气势汹汹,归去灰头土脸”……诸如此类调查研究形式广大党员干部应引以为戒。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时深入村情,克服重重困难,为村里办沼气、办铁业社、打坝地,切切实实为村民解决了问题,一些工程项目使用至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调研变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在完成一件件“小工作”的基础上撬动“大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一颗“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信心,聚焦医疗、教育、住房、饮食等事关群众生活点滴的“小事”,聚力走访、座谈,与群众同吃住、共冷暖,“凿石开路”于狭路中寻开拓,“迎难而上”于困境中找出路,“保持乐观”于绝境里迎涅槃,坚定一个方向,绝不“半途而废”,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 2024-0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