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的“影视之夜”

重庆市秀山县官庄街道办事处 邓雨珊

7月26日晚,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影视之夜”落下帷幕,该节目以“2020加油”为主题,采用“佳作推荐人+优秀影视作品”的方式推介新片,为我们打造了一场久违的视觉盛宴。无论是《在一起》中精选的疫情期间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

10个感人故事,还是《荞麦疯长》中传递的面对困境永不放弃、从不言弃的精神,亦或是《我们的西南联大》中展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与祖国患难与共的赤诚情怀……一幕幕、一篇篇,都展现了电影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感动了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组工干部。组工干部虽不能在电影行业大放异彩,却也在基层上演着属于自己的“影视之夜”。

组工干部的“影视之夜”,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却默默担负起筑牢根基、夯实堡垒的重任。故事情节往往是影视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因素,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历久弥新、百看不厌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在观看时不断挖掘故事背后的深意,引发观者共鸣。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影片需要引发观者共鸣,基层建设更要引发群众共鸣。基层工作琐碎而繁杂,难免会遇到困难与阻碍,组工干部不仅要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帮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要将群众立场化被动为主动,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建设的事务中来。

组工干部的“影视之夜”,没有光鲜夺目的主角光环,却默默担负起选拔培养、优化结构的重任。主角是影片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修炼“演技”。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不可避免要接受来自外界的光环,不仅仅要当好主角,要有与之对应的素质和能力,也要搭建好干部成长的桥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选用不能局限于“排资论辈”,更不能因过分重视学历导致大材小用、大材错用的怪相,要在考察人才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讲政治、顾大局、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识出来、用起来。

组工干部的“影视之夜”,没有精彩绝伦的创作剧本,却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将理想信念跃然纸上。剧本是制片工程的蓝图,是影视拍摄的依据,是整个影视作品的灵魂,组工干部写材料,跟创作剧本一样,都是将自己的激情、抱负融入文字,并为之付诸行动。然而跟文字打交道,难免陷入辞藻堆砌的枯燥无味,想要写好文章,总是依靠借鉴、套用的手法是不行的,不仅要反复钻研文字中的字句,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更要下沉基层,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元素表现在材料中来,不断提高文章的实用性,推动组工干部深入学习、深入思考的能力。

组工干部的“影视之夜”,没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语言,也在一声声质朴中寻找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语言最能激发人的情感,使受众产生时代代入感和角色代入感。与群众沟通,干组织工作,要善于运用情感,要自觉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常常喜欢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进行形象化比喻,这与某些干部的大话、空话、“官话”形成鲜明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使用群众爱用的语言和说话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不经意间感化人、教育人,隔阂也就迎刃而解了。

电影节已然结束,组工干部们伴随着月明星稀、万家灯火,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的篇章……

(0)
上一篇 2020-07-30
下一篇 2020-07-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