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织密乡村振兴“人才网”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人民政府 徐铖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织密乡村振兴“人才网”,为凝聚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强大力量。

穿“志同道合”之针,绷紧“引才线”,织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乡村振兴“人才网”。“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乡村能否振兴?如何打破发展僵局?答案是需要加大“引进”涉及乡村振兴诸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力度。组织部门要打造引才“强磁场”,良马不期乎骥骜,人才也应不期乎出身,把懂技术、懂农业、懂法律、懂经营等实用型人才,纳入在外人才档案,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解题、市场判题”的需求模式,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链,把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向人才库广撒“英雄帖”,呼吁鼓励专业人才“揭榜”,加快人才进入乡村高速发展“通道”。同时,既要以“千金买马骨”的决心,拿出“真金白银”的措施推出引才计划,拓宽在外优秀人才回归渠道,还要打好“乡情牌”,对于挖掘出来的能人,要同他们常交流家乡发展、常联系参加老乡会,动员各方力量“三顾茅庐”,登门拜访,真挚邀请,汇集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能人,助力家乡发展。

穿“德才兼备”之针,绷紧“育才线”,织密“人才自古要养成”的乡村振兴“人才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育才造土,为国之本。想要人才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就需要浇灌育才的“源头活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组织部门必须善于“伯乐相马”,打破“外来和尚好念经”固化思维,用“火眼金睛”发现当地的“潜力股”,识别“土专家”,找到“田秀才”,有意培养,大胆起用,选择重用。一方面要把这些怀有“一腔抱负”的人员笼络起来,通过大力宣传,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然后定期举办文化、岗位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农业知识、电商直播、农机操作等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新时代“新农人”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还需“放使干霄战风雨”,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乡村振兴人才岗位,提供更多施展才干的舞台,调动人才加入乡村振兴大部队的积极性,以丰富的实践真刀真枪的锻炼磨砺,让“百炼火”炼出“黄金”,让“璞玉”熠熠生辉,焕发光彩,打造一支坚不可摧的本土人才乡村振兴队伍。

穿“人事相宜”之针,绷紧“用才线”,织密“知人善任尽其才”的乡村振兴“人才网”。“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人尽其才,百事俱举。无论是“引进”还是“培育”专业人才后,只有用好人才,才能各展其能,必须为人才精准“画像”,坚持“以人为本,事业为先”的导向,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用好辖区内人才资源,坚持“术业有专攻”的用才理念,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或指导,为其找到发展“出路”,确保“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同时,组织部门要以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保驾护航”,要构建完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给长期坚守在基层一线岗位的人才“撑腰鼓劲”,健全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激励和保障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要设身处地、真心真情关爱人才心理和身体健康,为优秀人才提供“一对一”实实在在的配套服务,在迷茫时多给予支持,在劳累时多给予问候,在失误时多给予鼓励,让人才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确保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后继有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9
下一篇 2024-0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