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基层“小舞台” 助力青年“大作为”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一年一度的秋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回想起自己去年走过的秋招之路,不禁感慨万分,我曾想过去上市地产公司纵横商海,也想过留校当一名辅导员教书育人,但是却从没想过最后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扎根基层。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在这一年里,我先后经历军运会值守、新冠肺炎下沉社区、驻点帮扶村扶贫等一系列工作,变的是“体重”和“肤色”,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将个人所学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何尝又不是一件幸事呢?因此,我想对准毕业生们说一声:“来基层吧,党和人民需要你们!”

说到基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仍然存在抵触情绪,一方面觉得基层大多位于偏远地区,远离市中心,工作环境差;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带“名校光环”,去基层工作是大材小用。种种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的动力不足,甚至去基层只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事实上,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不再是令人望而止步的“小舞台”,而是在招商引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大作为”。

建好“助推器”,引导广大毕业生志存高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毕业生用自己的选择诠释了这种家国情怀。北师大的黄文秀毅然放弃大城市体面高薪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百色,成为一名定向选调生,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国防科大的魏凯伦放弃沿海地区优渥的分配机会,主动提出要去祖国边疆,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在基层这片沃土汲取养分,扎根发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讲好基层故事,传递基层声音,引导广大毕业生“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将扎根基层作为毕业的人生选择。

育好“试验田”,助力广大毕业生墩苗成长。“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农民在种庄稼时,若幼苗长势快,不“墩苗”的话,一天就要长一大截,但是过快的长势又会使禾苗的根扎得不深,茎秆不壮,这样风一吹就倒了,因此有经验的农民会勤去枝打杈,松土增肥。年轻干部的成长也是如此,广大毕业生进入基层后,必须将“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使“茎秆”坚若磐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传帮带”“老中青结合”等途径的作用,对年轻干部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使其成为业务工作的“多面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年轻干部有闯劲,有思想,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他们多从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用好“指挥棒”,鼓舞广大毕业生献身基层。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就业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而其中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令人欣慰的是,“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成为今年毕业生的关注重点,但部分地区“大张旗鼓”引进来的优秀人才,由于生活习惯差异、待遇上升空间小等多方面原因,没过几年就“孔雀东南飞”了,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想让广大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一是要用真情实意去留人,主动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倾听工作中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留有所盼;二是要用优良机制留人,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作风过硬的,利用好干部选拔的“指挥棒”,按照“人岗适配”的原则,大胆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基层“小舞台”,定有“大作为”。广大高校毕业生立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选择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新长征路上书写拼搏赶超的“新篇章”!

(0)
上一篇 2021-05-08
下一篇 2021-05-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