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筑牢为政“底线”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羊岭镇人民政府 母和平

近期,“大连卢书记”和“掌掴书记”张书记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涉事人员已受到相应处理。

不难发现,两起事件背后都有共同的“影子”,那便是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在作祟,因职务优势便无所忌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切实筑牢为政“底线”。

补足精神“钙质”,思想上“常净化”。党员干部的堕落,实际是思想上的腐化。为政者要的是为民之心,对党之忠的一种纯粹。这就要将功夫下在平时,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毕竟,思想境界的提升是长期性的工程,不是阶段性的问题。要紧扣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这条主线,常态化开展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党性修养,切实补足精神“钙质”,筑牢思想“底线”。

剖析检视“短板”,行为上“常校准”。我们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运用检视这个“校准仪”,为个人做全面“体检”,知道弊端可以立马改正,明析优点可以持续发扬。也正是个人小单元的不断完善,才能助推党的组织肌体不断革新。要用好剖析这个致胜“利器”,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口向内的勇气,全面对照党章党规、准则条例要求、逐一查找在工作职责、行事准则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纠正。

扎牢制度“篱笆”,机制上“常健全”。正本清源,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关键。“张书记”公开掴掌同志,“官威”尽显;街道领导施压,扬言找“卢书记”,一定程度体现的是权力至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以刚性的约束与权力的使用形成制衡。这就要制定责任清单,明确权利义务,找准风险点和隐患点,同时要探索制度新模式,构建防控新体系,切实堵住权力漏洞。

擦亮监督“探头”,警醒上“常跟进”。党内监督作为从严治党、党管干部的重要抓手和保障,具有预防在前、警示在先的鲜明效果,能够有效预防党内干部触碰党纪法规的“红线”。两起事件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在哪里,警示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为持续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源动力”。要在党内监督的基础上,发挥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优势,构建立体监督体系,有效加强监督力量,让抓早抓小成为常态。

悬好问责“利剑”,心灵上“常震慑”。“张书记”和街道领导的免职处理,是执纪问责的有力体现,让人感受到党规法纪的严肃性。当然,问责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言有所戒,形成“红线不能越,高压不能碰”的政治氛围。要始终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充分用好问责这个“杀手锏”,有效展示威慑力和震慑力,让党纪意识、规矩观念根植于心。

(0)
上一篇 2021-01-27
下一篇 2021-0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