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日常:第一个100天

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经济发展局 朱恬恬

1月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吹过我的脸庞,潮湿的空气中氤氲着烧饼的暖香……“小朱,上班啦!”烧饼铺的刘爷爷响亮的嗓音仿佛游过了整条老街。这是一个平凡的烟火气的清晨,也是我作为选调生落脚基层的第一个100天。在这100天里,有学、有思、有践、有悟,让我渐渐了解了基层,也明白了当初选择的意义。

乐于学,积极沟通见实效

今年的“两委”换届背景特殊、意义重大。作为换届办一分子,我深感压力重大,但也倍感荣幸。过程中,我协助准备并收集了本镇15个村(社区)三个阶段的材料共计600余份,以换届为主题给公众号供稿8篇,撰写考察报告3篇。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懂得了耐心、细心、责任心。耐心是每一份材料的“形成、替换、修改”,细心是每一个数据和人名的“沟通、核实、上报”,责任心是要努力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当驻点村宣布选举圆满成功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厚重与价值。

勤于思,规定动作减负担

在党员档案自查工作中,我根据市委组织部发放的《发展党员工作要点》,逐条对应,整理和检查了2012年到2020年镇党员档案162份,形成相应分类问题清单,并就共性问题与各村(社区)党建联络员沟通。这项任务看似单一,实则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如果在以后发展党员工作细节上,比如规范填写志愿书、逐个审议党员、各阶段时间节点把握上,再多一点政策沟通、多一分悉心指导、多一层审核把关,就能避免后续的很多重复性工作。从长远来看,吸纳当地村民入党,以本地人治理本地人既能避免不少麻烦,也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更好地推进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敏于行,琐碎日常见真章

在挂钩村的中心工作中,我自认为的“专业知识”好像毫无“用武之地”。当我真正深入一线,才发现秸秆“双禁”并不是单薄的一纸文书,是村干部在寒冷冬夜轮流值守室外堆放点的辛劳;常态化疫情防控也不仅仅是习惯性的口号,是村口大喇叭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就循环播放的执着;处理和群众的关系也不能光靠白纸黑字的制度和规定,还要靠我们一次次去沟通。正是村干部的这些琐碎日常,才有了群众的安心和村居的安定。

深于悟,牢记初心再出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我们要练就“十八般武艺”,耐得住“冷板凳”的寂寞,扛得住“热锅”的考验。基层虽难,但正如廖俊波同志说的那样:“砍柴虽苦,也要迎难而上。”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们能做的是在沉淀中积累,在历练中成长,既不囿于当下的“小确幸”,也不畏于远方的“荆棘林”。愿我们带着初心前进,回望沿途皆是风景。

感恩第一个100天,并期待着未来的第n个100天。

(0)
上一篇 2021-01-27
下一篇 2021-0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