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沙”字里的生态治理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召乡选调生 李鹏飞

近日,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场近10年来影响最深的沙尘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为确保健康防护,一些地方的学校也选择了暂时停课。“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次专门把治沙问题也纳入其中,足见其重要性。

治沙需要坚定“风沙向绿洲”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环境放在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下去掂量。“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他们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通过三代人的努力用39年的时间把脚下荒漠变成了绿洲,即使每天一顿面条饭,也不觉得辛苦,他们就是靠着伟大的爱国精神坚持了下来。如果说信念是生命的灯塔,那么只有敢于负责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真正去拥抱梦想。做好防沙治沙工作,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只有将国家命运与个人的前途相融为一体,激发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责任担当,才能在“苦”与“难”中历练人生,为大地带来片片绿洲。

治沙需要朝着“科学的方向”去改造。“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这是古人对漫天黄沙的描述,在经过漫长时间,一些地方“沙进人退”的现象并未明显改善,贫瘠荒凉的沙海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沙漠要如何治理?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项目规划,如果不顾现实地盲目改造,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例如,一些中东国家为了解决沙漠问题,盲目把海水引进沙漠,寄希望于海水蒸发产生水蒸气能够降雨,但最后的结果是雨没有降,还把海里的盐分都留了下来,沙漠变成了盐碱地。因此,做好防沙治沙,一定要树立起大局观,算大账、算长远账,以科学的方式推动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治沙模式。

治沙需要凝聚“世界的力量”共进退。正所谓“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以此次的大规模沙尘天气来说,起源地是我们的邻国,随着气流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不少人都在疑惑,我们防沙治沙这么多年,为啥还是挡不住近十年来最强的沙尘暴?其实主要问题不在我国的“林”,而在全球的“沙”。沙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目前全球已有36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积,几乎占到整个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保护全球生态环境,需要各国齐心协力,拿出更多实际行动”。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有效遏制了“沙进人退”的生态恶化趋势,但解决沙漠化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需要世界各国同携手、共进退。

(0)
上一篇 2021-03-18
下一篇 2021-03-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