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选调生的“三变”

安徽省芜湖市白马街道白马村 刘慧慧

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也曾犹豫彷徨,但最终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当我步入基层工作时,我便明白我不再是那个学校里老师爱护的学生,也不再是那个躲在父母羽翼下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的孩子,而是要为他人撑起一片天空的基层工作者了。入职已经两月有余,感觉自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入职之初因为本硕学的都是农学,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更是农业经济,还参与了近一年的农村调研工作,让我在面临即将从事的基层工作,虽谈不上壮志凌云,但也是自信满满,想着能在工作中“大展身手”。但很快发现我做的工作与原本的设想大相径庭,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得到“获得感”和“成就感”,倒不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只是觉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觉得提不起劲,颇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无力感”。但工作一段时间工作后,我发现通过那一次次宣传、一遍遍上门近乎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后,我思想迅速发生了转变,也是那时真正理解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

其次是态度上的转变。相比于其他基层工作者,我并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的方面,更多的时候是在各个部门帮忙“打杂”。也因此,一开始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当需要我总结做了什么、要做什么时,常常无言以对,只能说“虽然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但没干什么实事”,心中不免有些不平,为什么自己不能独立工作。但在一次的选调生交流会上,一位学长说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选调生即是村官又不是村官,是村工作的参与者、协助者、观察者。在那之后,我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对自己所做的每项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轮岗式”的培养,可以让我更加了解村务工作。村委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解村里的各项工作对我日后有诸多益处,端正心态、做好每一件小事有助于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最后是行动上的转变。读书时想得出一个结论,我多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最后在通过一些实地调研来验证。大多时候是从书里学经验,文里谈看法,很多时候是理论重于实践。但我很快发现在基层工作中这套根本不适用,老百姓要的是“真金白银”而非“镜花水月”。在宣传一个惠民政策时,固然要清楚各项政策条例,但更重要的是遇到阻力时,一方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也要直接告知村民需要做什么,之后会有哪些好处,用最朴实、最直接、老百姓最感兴趣的的方式去宣传往往事半功倍。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中,直面老百姓的各种问题,是我深刻认识到实践和理论的不同之处,预设再好老百姓“不买账”也是“枉费心机”。从而,完成了从“理论派”到“行动派”的转变。

时光转瞬即逝,几个月的基层工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几乎让我“改头换面”,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转变,日常工作中也养成了向前辈问、群众问、实践问的习惯,努力在“多问”中成长为工作上的“多面手”。

(0)
上一篇 2021-03-29
下一篇 2021-03-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