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三”创建聚居点治理新模式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委组织部 杜松鹤

随着脱贫攻坚完美收官,“两项改革”行政区域资源、城乡结构调整后,人口大量聚居、产业集约聚集,形成大量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带动、拆迁安置的新型聚居点。各地应立足地域资源实际,将聚居点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乡村振兴发展、美丽新村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推动聚居点治理向精准性、高效性升级,实现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三个统筹”建新村,让群众搬得顺心住得进。统筹资源抓规划布局。针对农村山大面宽、人口散居、资源分散特点,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重心、主导产业、公共配套等因素,对易地搬迁聚居点科学选址、统一设计,通过依托景区园区新建一批,紧邻县城、中心场镇辐射带动一批,尊重乡风民意就近就便建立一批的“三个一批”规划建设,让群众享受规划福利。统筹项目抓新居建设。积极整合中心村梯度搬迁、移民搬迁、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等安居项目,统筹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政策支持,采取“统规统建、统规代建、统规自建”相结合,集中解决建设资金、用地需求规建新型聚居点,发挥聚合效应,让群众出老屋进洋楼、独户聚起来变大院。统筹资金抓基础配套。围绕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基础建设,合理布局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教学点、卫生室、文化室“一公里服务”全覆盖,充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统规建设聚居点牲畜养殖区、垃圾处理区。

“三个关键”优服务,让群众住留得放心住得下。培育产业促进双向增收。实行“连片发展优势产业、区域发展特色产业、家庭发展庭院经济”产业梯度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茶叶、畜牧、核桃和中药材、生态养殖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稳定增收,让群众能致富,稳得住。下沉服务促进双向便民。围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大力加强乡、村、点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将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为便民服务站,延伸至大型聚居点建立服务点、组建代办队伍,下沉服务到群众家门口。实行“原籍地+居住地”就近就便双向服务模式,设立医疗、养老、低保、就业等便民事项和金融、话费、电费等生活服务代办点,让群众办事不出门、少走路。盘活土地促进双向受益。紧紧抓住搬迁后“瓜果蔬菜用地”这个群众最迫切最现实问题,整合集体土地山林、集中流转土地等,保障易地搬迁聚居点用地需求,采取承包、租赁、指定等方式,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保障每家每户有适量蔬菜地;盘活聚居点附近闲置地、撂荒地和群众无力耕种等土地资源,采取村社统筹配置与群众自愿协商方式进行林地互换,让新居民有适量土地耕种。

“三项工程”强治理,让群众过得舒心住得好。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健全组织体系。分层分类加强聚居点党建引领,采取“乡镇党委指导、村支部委员联系、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党小组”,引导居住在聚居点内党员、村社干部参与聚居点治理工作中来,不断加强对聚居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实施群众自治工程,增强善治能力。因地制宜引导聚居点成立村民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等协商平台,培育壮大群众自治组织,聚焦重大事项商议、群众诉求收集、邻里矛盾化解、公共安全救援、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推动移风易俗。针对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差、卫生差等,大力加强聚居点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注重引导群众“自己走”,通过建立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自治规约,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推动移风易俗,形成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
(0)
上一篇 2021-04-20
下一篇 2021-04-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