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 乡村振兴“文化+”不妨这样加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曾福刚

为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地选派第二批驻村工作队已经到位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坚实基础上,各地乡村振兴工作采取多种务实举措,不断呈现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其中“文化+”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风文明等工作提供了显见的文化助力,让不少地方实现了乡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广大驻村干部不妨结合本村实际,以“文化+”为推手,深谋举措,实现本地乡村振兴工作提档升级。

以“文化+”包装,推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产业兴旺方能成就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兴旺。当前,各地围绕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品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青睐,带领当地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在后续的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谋划上,广大驻村干部不妨将“文化+”包装应用到其中,推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文化+”包装其一在于外包装,从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典故中提炼与产品契合的文化元素,设计出独特的徽标或者商标,实现“一品一标”,形成品牌体系,让产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并逐步取得品牌效应;其二在于内包装,在做好对产品保护的同时,以附赠当地文化故事小册子、宣传单、小饰品等的方式,融入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产品附加值,给予消费者更多贴心感、满足感,赢得回头客。“文化+”包装,是对产品的包装,亦体现了驻村干部们对推进产业发展的专注和用心。

以“文化+”名片,推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人气基础,旅游业的兴旺带来的人气聚集对拉动消费作用巨大。当前,各省评选旅游示范县(镇、村)、打造旅游名片,多数以“文化”为重头戏,或依托历史文化名人、或凭借历史文化遗迹,做足“文化”文章,一批批文化旅游村镇应运而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从可持续和长久发展考虑,避免“昙花一现”,广大驻村干部不妨将“文化+”名片融入发展机制,开展周期性创建活动,不断使之提档升级,始终保持旺盛势头。一是在融入发展机制方面,把当地“文化”要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体系,与旅游业形成合理稳定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合成文旅产业链条并常态维护;二是实行周期性创建,或两年、三年对景点进行品质提升,使其保持台阶式发展,从而保持消费新鲜感、好奇感,赢得常客。“文化+”名片,是对旅游业的远谋,亦体现了驻村干部们对推进乡村旅游的韧劲和眼光。

以“文化+”活动,推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是乡村社会文明和百姓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文明的乡风亦是百姓幸福生活的精神源泉,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文明之根在于文化,文明之魂在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驻村干部不妨将“文化+”活动应用到乡风文明的创建中,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乡风文明水平提升。“文化+”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其一是针对农村家庭的文明创建活动,如评选和谐家庭、书香家庭、孝老爱亲家庭、守法家庭等等,让农村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文明汇集成乡村社会的文明;其二是针对村民个人的文明评选活动,如评选爱国敬业模范、诚信友善先进个人等等,让村民这一“精神个体”的文明汇集成百姓精神文明群像。“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培育手段,亦体现了驻村干部们对推进乡风文明的能力和作为。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广大驻村干部不妨以“文化+”包装推进产业发展,以“文化+”名片推进乡村旅游,以“文化+”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则必能以“文化”助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负组织派驻光荣使命,不负广大农村群众热切期盼。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08
下一篇 2021-10-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