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辛亥革命精神 “燃”民族振兴伟业

四川省资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王秋迪

近期,在京隆重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到底是何种精神能历经百年而弥新,让我们一起探寻、赓续辛亥革命精神伟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辛亥革命中,坚定“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理想信念。“吾心信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念宣言。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修建三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今日之中国,如他所愿,“铁路公路密织成网、水道运河银带交错、水库港口星罗棋布……”是何种伟力创造今日之中国?答案是:信念的力量。共产党人正是赓续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伟力,才得以通过各种考验,从一叶红船成为巍巍巨轮,从星火燎原走向星耀东方,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年轻干部,要坚定对党忠诚、为国尽责、心系人民的理想信念,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注入不懈动力。

从辛亥革命中,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吾之所向,一往无前,越挫越奋,再接再厉”是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守的人生格言。正是以这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辛亥革命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斗争精神,已然印刻在中华儿女的骨子里,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最鲜明的民族烙印。斗争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斗争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了中华民族“汔可小康”的美好夙愿……斗争精神,让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年轻干部,要赓续这份精神伟力,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不断淬炼思想,提升斗争理论;不断深入实践,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历经风雨,提高斗争艺术。通过斗争,壮筋骨、长才干、增胆魄,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坚决战胜中华民族复兴路上每一场、每一次重大风险挑战。

从辛亥革命中,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可见,人民在孙中山先生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时代的发展者,干革命、搞建设,人民是最可靠的“主心骨”;抓改革、促复兴,人民是最精准的“定盘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年轻干部,须心怀“国之大者”,视群众路线为工作“生命线”,多打为民算盘、算民生大账,少打个人算盘,算私利小账。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盘起腿来与群众促膝长谈,与群众谈真心话、和群众聊家常事;弯下腰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状况、解决农民增收瓶颈。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脚下泥土丈量青春力量,用群众口碑衡量自身价值。

年轻干部们,让我们应谨记孙中山先生“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复兴之大”的殷殷教诲,担起使命、扛起责任,借辛亥革命精神,燃民族复兴伟业。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14
下一篇 2021-10-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