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县:以“四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发展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县委组织部 王艳

       去年以来,四川省高县积极探索“区域联动聚合力、改革推动激潜力、项目拉动增动力、发展互动壮实力”模式,抓好乡村振兴“组织、改革、项目、发展”创新实践,推动了乡村振兴加快发展,为创建全省蚕桑、茶叶名县打下了基础。

       提升组织建设,以区域联动聚集乡村振兴合力。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深化区域化党建做法,跨村联建党支部、产业党建示范带党总支,扩大6个乡村振兴功能型党委辐射覆盖范围,大力构建“区域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员”组织体系,实现示范区党委全领域统筹、全区域推进;二是推进规范化建设,优化调整县乡村振兴局职责和机构设置,每镇分类设置8~10个党政机构、4~5个直属事业机构,启动“十村示范、百村规范”规范化建设行动,建立镇村“一站多点”服务体系,网格化办好民生实事,推动运行机制健全、服务质效升级;三是锻造头雁队伍,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练兵亮剑”行动,全覆盖轮训“两委”干部,强化“一肩挑”后村干部监督管理,选派165名新一轮驻村干部到岗履职,对370名技能名工、田园名农、电商名人等进行分类培养,持续向园区一线聚智聚能。

微信图片_20211014095341.png

组织开展“书记大比武”活动

       完善发展举措,以改革推动激发乡村振兴潜力。一是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抓改革,以编制调整、资产盘活和空间规划为重点,核增乡镇直属事业机构编制209个,有序推进基层执法力量整合,明确乡镇117项法定权力事项,清资核产闲置资源2.7万平方米,分类盘活120余处,理顺镇村管理职能、推动扩权赋能;二是聚焦提高发展质量抓改革,编制《打造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第一县三年行动方案》等规划,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建设财政资金补助办法》《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政策》等办法,探索村企共建、众筹众创、保息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茶业、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三是聚焦增强服务治理能力抓改革,投资1.36亿元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平台,推进8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7大类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山湾十户”联防治理,推广“便民小骑手”村级代办,利用“微创新”推动“大变革”。

微信图片_20211014095422.png

村级活动阵地优化提升

       搞好项目储备,以项目拉动增强乡村振兴动力。一是顺应发展需求储备项目,聚焦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建设,通过“民需民生民治”走访纪实,对接示范园区企业、创业者等发展需求,实施“多镇合一”“镇村合一”规划编制,投入1.3亿元推进19个产业示范园和50个统筹发展重点村项目;二是聚焦发展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投资2.25亿元推进“幸福宜宾”高县十大工程72个项目建设,新建茶园生产便道3200余公里,整合良繁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1.2亿元,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万亩蚕桑产业示范基地6个、万亩亿元茶叶示范区8个,建成桑园23万亩、连片茶园32.7万亩;三是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招引项目,聚焦蚕桑、茶业示范园两大主导产业,加强与五粮液、统一集团、四川嘉宝等企业合作,开发“蜀南桑海”等田园综合体4个,培育壮大亿元龙头企业54户,打造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示范园区产值可突破40亿元。

建成现代高标准桑园.jpg

建成高标准桑园

       抓好三个共建,以发展互动壮大乡村振兴实力。一是园企共建,协调农商银行为茶企授信2亿元贷款用于早茶收购,整合专项资金3000万元鼓励企业引进剑杆织机等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确保今年6A级优质生丝产量提升至2000吨,落实补助1200万元鼓励茶企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购置冷链运输设备,成功培育“武侯夫人”等省级商标,“早白尖”绿茶被列入全国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二是园校共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共建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推广“蜀黄1号”等彩色茧蚕品种,开发茶多酚、桑饲料等产品,打造集营销、包装、仓储等于一体的茶贸综合体和丝绸产业科技园,助力科创增收;三是园民共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芳绣×白春”等优质蚕种和“乌牛早”等优质茶种,落实小蚕共育室补助等奖补政策,培育蚕桑专合社50个、家庭农场1200余个,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动9万余名发展蚕桑产业,园区核心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微信图片_20211014095428.png

彩色蚕茧展销品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14
下一篇 2021-10-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