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委组织部 辛偌伊

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让农民对乡村振兴有盼头,首要任务就是找对致富路,用好引路人,做好新产业,让乡村宜居宜业,让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打好“效益牌”,找对新路子,产业提质增效快。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农民来说,想致富要找对路。方向正确了,道路找对了,必然能够在齐心协力奔小康的路上行稳致远。然而致富路漫漫其修远,需上下求索,办公室中纸上得不来,网上复制不来,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俯身躬行,将双脚扎根于泥土中,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得见草根。在寻找新出路子的同时,始终保持“菩萨心”“橡皮肚”“婆婆嘴”“毛驴腿”的信念,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思想理念的宣传引导工作,避免“大水漫灌”。在宣传引导中,逐步探索推广,让农民得实惠、竖拇指,群策群力,带领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好“宜居牌”,用好引路人,美丽乡村入画来。乡村振兴,主要在人,关键在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要在工作中用脚步丈量出群众的需求,结合驻村地区实际情况,发展好特色扶贫新产业,在群众受益和持续稳定增收上下功夫。因势利导,合理扩大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盘活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联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现代绿色农业,以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在驻村的“必修课”中,牢牢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努力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卷”。

打好“新风牌”,示范带头引领,文明新风润民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乡村文明的第一粒扣子,系好第一粒扣子才能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以文化滋养群众的精神追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供需齐备”。摸清“需”,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群众的真正文化需求,打通“不接地气”的堵点。夯实“供”,坚持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农民演给农民看”,让乡村文明建设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瞄准新的发展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振兴效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