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 工作“万变”当不离为民“其宗”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委组织部 杨兰 黄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一线是国家大大小小的方针政策走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惟有基层巩固,国家的长远发展才能稳固如磐。作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赶考路”上的“排头兵”,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民初心,以实干的作风、过硬的担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知变求变,紧紧围绕为民服务之“宗”,做好基层工作

“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守望基层之“宗”。基层是各项工作落实的一线,条件差、任务重、工作多,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前段时间,一名八零后干部满头白发冲上热搜,其实基层干部容貌与年龄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头发变白变少、皮肤变糙变黑了,但是形象却“高大”“伟岸”了,心系群众、安贫乐道、“地气十足”的基层干部形象深入人心。基层干部经常脱下西装换“农装”在村里走访,脱下皮鞋换“草鞋”在田间地头调研,遇事冲在一线,风吹日晒,披星戴月,他们燃烧的是“岁月芳华”,群众得到的是“岁月静好”。一系列备受群众爱戴的“草鞋书记”“背包书记”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经历基层艰苦工作条件和复杂问题的“苦味”,才能尝到群众认可的“甜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官话”变“白话”,不变的是服务群众之“宗”。刚来基层工作的人,环境不熟悉,语言听不懂,会存在与群众“打交道”难的问题。众所周知,农村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方言则是故乡的认证,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党员干部说好方言,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了解到群众的“心窝子”。巩固干群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桥梁”,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党员干部多学些方言土话,多讲些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改变“社交恐惧症”,敞开心扉,开朗大气地与群众交流沟通,自然就会融入群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在与群众相处时,要脱下“帽子”、放下“架子”、躬下“身子”,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体察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

“机关”变“基层”,不变的是干事创业之“宗”。不管是从学校出来的年轻基层干部,还是从机关踏入到基层的党员干部,角色或岗位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干事创业的初心不变。基层是察民情、解民忧的最前沿,党员干部来到基层,从“坐班”变成“入户”,要多听听百姓的“苦水”、多看看群众的“脸色”、多吃吃老乡的“闭门羹”,只有紧贴群众、才能了解最新“实情”,对症下得了“有效药”,做得了实事、好事。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充当不同的角色,深入群众中去当助理员、调解员、服务员、调研员,切实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能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管在机关还是基层,干事担当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既然身入基层,就应当端正心态,把基层当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当成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