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贺信中体会文化自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彭彬琳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根基与活力源泉。《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可见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卓越辉煌,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正如贺信中总书记对考古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探索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是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宝,我们更应当积极探索、弘扬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格。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盘活自信之源。过去一段时间,河南卫视火了,不是因为明星,也不是因为流量,而是一系列中国风的节目惊艳了观众。从《唐宫夜宴》到“博物馆元宵奇妙夜”,再到“中秋奇妙游”,河南卫视借助抠像、三维、AR等虚拟技术,让国宝“活”了起来。大家纷纷表示惊叹,感叹道“原来祖先留下的文明如此多彩”。文化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他的外在是可以“打扮的”。现在也涌现出了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就让曾经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活跃起来。

深挖文化历史内涵,丰富自信之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渊源,如果不了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那对文化的传承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几十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保护传承。对莫高窟的研究与了解,是莫高窟保护传承的起点。我们只有了解到中华文化从何而来,才知道该去向何方。

培养文化接力一代,打通自信之脉。之前,有一位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学的姑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觉得她高分报了一个冷门专业不值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专业没有“冷”与“热”,只有“爱”与“不爱”,从她的身上能看到年轻一代对于文化挖掘与探索的传承。除了所谓的冷门专业之外,我国还有很多缺乏关注的传统技艺,随着老的一批手艺人年纪逐渐增大,有些技艺甚至存在失传的风险,因此培养一批年轻人成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势在必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文化“活”起来、“富”起来、“流”起来,让文化自信灌注生气、拥有底气,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熠熠生辉。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