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官路村 曾晴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许多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向自然界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破坏,出现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严重生态问题和水、土、空气遭到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从来都不是超然于自然界的统治者,而只是其生态链中的一员,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自然是“友”,和谐共生。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长江江豚再次微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体现着人与自然新型共生模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天地自然是人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会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生态是“财”,实现双赢。伊春上甘岭林区的转型发展,开发蓝莓、榛果、木耳、蘑菇、木雕、药材等生态作物,实现“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下游地区输送干净的源头活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生态产业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地球是“家”,永续长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自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球是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