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楷模绣娘”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召乡选调生 李鹏飞

近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草原绣娘”白晶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因地制宜,坚持从精准扶贫出发,把蒙古族刺绣作为扶贫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时任旗政协主席的白晶莹接受任务,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专业项推进组组长。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建立起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带领当地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情系群众,践行宗旨,先把思想“绣好”。立身不忘为人之本、从政不忘公仆之心。白晶莹出生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母亲和姥姥都是刺绣的“高手”,从小白晶莹就跟随家人练出一手娴熟的刺绣技艺。2016年开始,白晶莹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教学,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她利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到附近的村子争分夺秒地传授技艺,到了周末利用全天的时间到更远的村子进行授课。但是身在农村的妇女比较散漫,刚开始培训的时候几百人各说各的、各做各的,有的坐在窗台上、有的盘腿坐在地上,还有的在问学“这个东西挣钱吗”“挣不着咋办”“绣多了对眼睛不好”“颈椎病犯了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白晶莹耐心地进行劝导,“别说话、别聊天、别大声喊叫,坚持二十分钟,我讲完了给五分钟你们再说”“我跑了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这不容易,一会儿还回去上班,你们一定要给我时间”。在做足了思想工作后,多数的农牧民妇女开始尝试着拿起绣花针,跟着“白老师”学习刺绣。

力绣不欺,勤则不匮,自设自制“图案”。刺绣是将设计好的花纹图案在纺织品上通过针线的运用,以绣迹构成精美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不是急活,但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心却很急,在培训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图样,刺绣出不了成品,老百姓们开始着急,有的甚至出现了懈怠情绪。“力‘绣’不欺,只要我们勤于劳动、善于创造,发展好蒙古族刺绣产业,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由于上级财政资金困难,没有额外的经费用来买图样,白晶莹就自己成立了一个研发团队,拿来白纸自己设计、绘制民族刺绣图案,每月对设计出来的图案进行评分,前后共设计制作了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为了提高农牧民妇女们的积极性,从简单的图案开始,白晶莹尝试着让大家开始接订单,妇女们利用茶余饭后、睡前等碎片时间做手艺、出成品,足不出户在家赚钱。在白晶莹的带动下,2.6万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2895名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成为祖国北疆脱贫攻坚战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攻在当前,谋在长远,稳定产业“链条”。“一根丝线,一头牵着万千百姓致富生计,一头连着千百年文化传承。”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考察期间,就少数民族非遗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指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上级的支持下,白晶莹探索出“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运营模式,成立了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让蒙古族刺绣与其他四大名绣进行交流合作;邀请知名美术家、书法家等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样创作;依托文化旅游等活动,积极开展刺绣论坛、精品刺绣评选等活动;营销团队在全国建立了37个销售网点,产品打开了销路,还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对于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白老师”拿出了“铁杵磨成针”的韧劲。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