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垒土成垛”的精神奋进“春天里”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街道 王徐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接好班、担好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随着春天的悄然而至,田埂上的油菜成片绽放,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垛田,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已然成为水乡一个闪亮的文化标识,我不禁想,水乡的年轻后生们应当传习怎样的垛田精神,如何接好班、担好责?

看垛田形成,争做“昼出耘田夜绩麻”的拓荒人。水乡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与恶劣环境积极抗争,深挖取土,堆成高地,一代一代,垒土成垛,开辟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充分体现了世代在这方神奇水土上辛勤劳作、生息繁衍的“拓荒人”顽强执着的斗争精神。正如习近平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基层干部须做为党尽责、为民担当的实干者、奋斗者,在磕磕碰碰中增长才干,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直面问题精准“找”、盯着问题深入“啄”、揪住问题真正“改”,做到眼里不揉沙子、工作不留死角。要充分挖掘“垒土成垛”的精神内涵,以开拓进取、负重拼搏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思垛田智慧,争做“深处种菱浅种稻”的探路者。垒土成垛,是水乡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水乡农民从原始的渔猎生活,逐步踏上高高的垛子,种植蔬菜瓜果和油菜等农作物。低洼的沼泽变成万亩良田,四边的沟渠恰为交通的水网,田土肥沃,旱不患水,涝不怕淹。年轻干部想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要打破惯性思维,善用动态思维,保持发展眼光,提前做好科学预判和准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从而破除“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局,真正做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同时要增强“脱鞋下田”的硬功夫,在与人民群众“零距离”的交流中,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凝聚发展的磅礴力量。

望垛田发展,争做“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领航人。如今,垛田除了保留传统的农务耕作,也逐渐发展壮大旅游业,兴建观光塔、铺设木栈道、配备小木船……“万亩荷塘绿,千岛菜花黄”的垛田风光引人瞩目。垛田地貌在新时代有了传承、创新和发展。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在新的局势背景下,年轻干部惟有葆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推陈出新、攻坚克难,不断赢得主动。要在调研实践中,寻找新的“打击点”,挖掘“潜在特长”,因地制宜“谋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开拓新的市场“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回首往昔,咀嚼历史,我们发现“垒土成垛”已然成为一种带有地域符号的精神文化旗帜,年轻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在那个火热沸腾的年代涌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为新征程添砖加瓦,成为新时代的“垛上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24
下一篇 2022-03-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