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 多“淋雨” 心飞扬

安徽省界首市委办公室 李坤

当下,正值“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梅雨”季节,两天一小雨、三天一大雨,经常会淋得全身湿、透心凉。而作为青年干部,工作中还是要多“淋雨”,尤其是创新理论的“毛毛雨”、基层群众的“雷阵雨”、实践磨炼的“暴风雨”,进一步坚定好忠心、践行好初心、增强好信心,更好地彰显政治本色、履行为民本责、做好干事本职。

常淋创新理论的“毛毛雨”,“滋养心田”,更加坚定“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心。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理论学习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更是日常课,只有常吸理论之氧,才能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坚守好理想信念的高地。我们党历来注重理论学习,从抗日战争初期的“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到延安整风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到改革开放后的“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再到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出“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号召,每当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党中央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坚持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作为青年干部,必须要发扬好学习传统,把理论学习抓在日常、落在平常,做到今日学、明日学、日日学,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学一阵子、歇一阵子,必须以蚂蚁啃骨之劲、滴水穿石之功,让创新理论的“毛毛雨”滋润心田、滋养心神,切实打好忠诚信仰的“强心剂”、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

勤淋基层群众的“雷阵雨”,“醒脑提神”,更好践行“但愿苍生俱保暖”的初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周总理在伯延革命老区的“四个昼夜”,问得最多的就是群众吃得饱不饱、日子过得好不好,听得最多的就是群众的真心话、内心话;习近平总书记每次下去调研,都首先到群众家里去,看一看群众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听一听群众最真挚的意见,就连编制“十四五”规划也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群众的意见是检验工作的晴雨表,群众的话越难听,对我们的工作帮助越大,群众的意见越尖锐,对我们的工作促进越大。我们一定要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群众身边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说说家事、聊聊家常,用同情心去倾听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用耐心去倾听群众的埋怨话、牢骚话,尤其要用宽容心倾听群众的批评话、难听话,切实从群众之难中反思工作,从群众之怨中检讨工作,从群众之盼中改进工作,真正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群众的“雷阵雨”变成“艳阳天”。

多淋实践磨炼的“暴风雨”,“强身健体”,更加增强“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信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回顾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他们不是冲锋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就是拼搏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的第一线,不是挺立在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最前沿,就是奔跑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从而练就了干事创业的“钢筋铁骨”,筑就了“百年基业”。作为青年干部,躬逢伟大时代,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还有更多的“雪山”“草地”要跨越,仍有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既要强化好敢担当的“铁肩膀”,更要练就能担当的“硬本领”,尤其要用好工作岗位“垫脚石”、大项任务“磨刀石”、难题难关“试金石”,主动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一线去,向征地拆迁、群众信访等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多经受一些“热山芋”的考验、多经历一些“热锅上”的煎熬,多经受一些实战的摔打,切实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真正在奋进新征程中建功新时代。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