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路生梅的“人生路”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处的佳县里,有一位扎根那里工作了54载的窑洞医生。从人们口中的“小路、路姐、路姨”到“路大夫、路奶奶”,半个多世纪以来,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她心中厚植的为民情怀。正如她的名字路生梅一样,她“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人生路亦是一路生花。

读懂路生梅把窑洞当家、艰苦奋斗的“人生路”。路生梅土生土长在北京,本想成为北京知名医院里一名儿科医生,但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后,就一直扎根在陕北工作和生活了54年,兑现了“为党健康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当时,县里的人民医院就是两排老式窑洞。在她住窑洞的岁月里,日常用水只能靠驴从黄河里拉,且每天只有一瓢水。当地乡亲教她生火烧炕,她用从儿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的奋斗回报乡亲。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当多饮水思源,多想一想自找苦吃、艰苦奋斗、以窑洞为家的路医生,多想一想她在农家窑洞里跪坐在土坑上为瘫痪不起的村民义诊的感人至深画面。

读懂路生梅把病人当家人、护佑生命的“人生路”。路生梅说:“医生就像一只拴着线的风筝,线永远在病人手里。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她还说:“这个地方不大,你架子再大,表现再高傲,人家不买你的账。你治好一个病人,解决他的问题,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为了救活患儿,她不惜口对口地为她吸痰,人工呼吸40余次;为了救治肠穿孔的病人,她不惜劳累过度昏睡一天一夜。她把病人当家人,像梅花一样绽放在病人危急和痛苦的人生道路上,带给病人生命和健康的温暖与希望。老乡们有事就给她打电话,吃饭时候打,睡觉时候也打,有时直接找到她家里。对待群众,她坚守一颗耐烦的心,一份永不凋零的护佑生命之情。

读懂路生梅把工作当家事、无私奉献的“人生路”。路生梅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她说自己是中国医生,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这份责任使命,就是对白衣天使事业的敬业奉献。窑洞是她的家,病人是她的家人,工作就是她的家事。现实中,许多人对自己家事“一直有热情”,但对工作却只能做到“一时有热情”。如果每名干部都像路生梅一样把工作当家事对待,做到对工作“一直有热情”甚至是“一直有激情”,退休后更加惜时如金、只争朝夕,坚持为患者义诊,投身抗击疫情,参加志愿服务,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一路生花。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