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针线盒” 人生“大道理”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中医医院 魏丽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临近中秋,向往团圆的心思指引我再次翻开了《游子吟》,让我想起母亲小小的针线盒……

记忆中,老家的炕头上,有个褪了色、落满灰尘的小木匣子,便是母亲的针线盒,是它陪我阅读昨日的沧桑,品味母亲一生的操劳与节俭。它缝着灵巧的手艺,补着温馨的回忆,绣着满满的母爱。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些黑白分明的欢乐时光,尽管那时贫穷挤在日子里,可母亲用她的勤劳将日子打点得苦乐有序,温馨从容。母亲的针线盒里,有深深的爱和真切的嘱托,更有人生用之不尽的人生智慧。

针线盒里有“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的道理。母亲的针线盒,从我有记忆开始,已经有了它。盒子里装着各种纽扣、针线、锥子、顶针、剪子等小物件。在那个年代,我和哥哥的衣服都是母亲用大人穿过的衣服“改裁”来的,母亲手巧,将大人穿过的旧衣服拆开,再翻面重新缝起来,因为旧衣服的里面颜色要比外面新一些,所以就显得不那么破旧了。别人眼里,我们兄妹常常穿着的是新衣服。那时候穿的布鞋都是母亲手工做的,我们称为“千层底”,“千层底”工序繁杂,每一针都要按针走线,松紧有度,每一针都融入了母亲对儿女的爱和期望。

针线穿梭之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大街小巷的裁缝店、服装店变成了人们穿衣的主阵地。如今的人们甚至也不去服装店了,网购便成了一种时尚。母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却用淳朴与简单的一针一线传承着“勤俭持家”的美德。

针线盒里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的谆谆教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一个时代拮据生活的真实写照。母亲除了操持一家人的生活之外,最多的就是缝补一家人的衣服。母亲常常教育我们,穿衣服不惜破,就怕脏,穿衣服讲究的是整洁,衣服破了一点,补一补,照样可以穿。我是穿着哥哥姐姐穿剩的衣服和打了补丁的衣服长大的,母亲勤劳节俭的习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那时,针线活是每个女人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家里衣服、被褥、帽子、布袋有个破洞之类,或是衣、裤、帽需要加大加长,能够随时修补。母亲的针线盒里藏着很多纽扣和针线,大多是为了缝补我们一家人穿破了的衣服,“补丁”就在那个时候产生了,从小到大我穿过有补丁的衣服不计其数。关于补丁,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的袜子,时常会穿出破洞,母亲也时常在幽暗的灯光下,为父亲缝补着袜子,那个画面始终清晰。长大后才知道,母亲不只为我们缝补了衣服,也为我们缝补了千疮百孔的贫穷生活,使我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变得无比温暖。后来,我们都很少再穿有补丁的衣服了,针线盒慢慢地退出了缝补的舞台。平常使用点针头线脑、零七八碎的东西,需要什么,只要到针线盒里去找,准能找到,真是“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

母亲就像一位伟大的能工巧匠,无论多大的破洞,她都能用贤惠与隐忍,细心与耐心把它修补成一种美。

针线盒里有“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趋之”的大义凛然。她教会我把爱国情怀刻入、刻入骨髓。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是母亲也有她的情怀,记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前夜,刚好是我要上初中那年,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缝制着上学穿的新衣服,但到深夜,母亲却跟随全村人围着一个黑白小电视机欢聚,那一夜,跟着众人一起兴奋,久久未睡。记得很清楚,直到第二天晌午,母亲才做好我上学的新衣服。成年后的我终于明白,母亲也是一个爱国的人,她心里有选择、有信仰,她用自己简单的身教书写着文化和血脉的传承!我甚至看到母亲为逆行无畏的勇士热泪盈眶的模样,握紧拳头坚定信念的模样。母亲教会我,可以不超人出彩,但你一定要有民族大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和生活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很少有小孩会穿大人的衣物“改裁”来的衣服,更少了打上补丁的衣服,也很少有人穿纯手工做成的“千层底”。

针线盒是母亲的影子,是母亲躬耕田地的汗水写照,更是她承载希望的脊梁;针线盒缝补着一家人生活的艰辛,也是一段艰难岁月里温暖的故事;针线盒记载了过去艰难的岁月,已在时代的潮流中,成了历史。但“针线盒”蕴藏的智慧和传承的人生道理,却能陪伴我们走得更远……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