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挥好基层治理“三板斧”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基层治理的不二法则。基层,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治理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民能否安居乐业、直接影响着社会能否繁荣发展、直接决定着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也正因如此,基层工作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不仅能治,而且会治,更要善治,蹄疾步稳挥好“三板斧”,以实际行动与可靠作为助力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善治,近人为出发点。基层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要了解他们的需求,知道他们的想法,就应该来到田间地头、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社区邻里,多多与他们接触,时时与他们交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来一去”,党心民心才能贴得更紧,而如何巧妙地走进百姓的心里?不少基层人员给出了别开生面的答案,如社区民警用保温杯“敲”开了千家万户的门,以接水为由与百姓交心;街道主任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谈感情、算利益,将“对手”变为助手。基层善治,近人为先,不了解百姓民生、不体察社会民情,工作开展犹如“缘木求鱼”,徒劳无益,只有真正与百姓多打交道、会打交道,在实际走访中探索出一套“接地气、拉距离、融圈子”的巧计妙招,才能切实了解群众之所想、所困、所需,才能更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善治,达情为着眼点。“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百姓共情的为官之道,古已有之。而来到现代社会,为民服务,更应该抓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理念意识。何为“换位”?并非简单的空间位置调换,而需要更深层次的角色与境遇的切身感悟,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到百姓身边,对百姓悲喜感同身受,站在百姓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水平,从而多维度揪出自我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通过换位体验及时发现社会痛点、基层难点、群众堵点,及时变换工作思路和处理方式,更快更好地找到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提升为民服务效率,使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善治,实干为落脚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没有实干,则高山不可移,瀚海不可填;没有实干,则大水不可治,苍天不可补。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危难当前,唯有责任;使命在肩,唯有实干。在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时,尤为如此。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等官僚痼疾,坚决摒弃躺平、摆烂等颓废思潮,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干劲,深入基层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在各项大小工作的前、中、后期形成有效追踪反馈机制,做到事前有谋划、事中有跟进、事后有总结,切实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更多方面不断延展的当下用实干精神为百姓愿景“穿针引线、铺路搭桥”。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办事处  史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小史同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3881.html

(12)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 2023-09-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