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在彝乡扎根的日子

(一)2023年2月16日,星期四,晴。车子驶离丽江市区,往东行驶,进入丽宁公路,途中经过云南“十大魔鬼公路”之一的丽宁十八弯。路的下面是被悠长峡谷包裹着的金沙江,一环环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清晰可见,好像是一条巨蟒蜿蜒盘旋在绿浪间,随时会飞面扑来,让人望而生畏。“这路也太险了!”小刘和父母感叹道。这次行程的目的地是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也是小刘接下来两年的驻村地,小刘是云南省2022年定向选调生,2022年8月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半年的时间了。此时车上的小刘既兴奋又担心,兴奋是因为即将开始全新的生活,担心则是害怕自己适应不了基层生活,这种矛盾又复杂的想法始终萦绕在小刘的脑海里。在树底大桥上看金沙江,金沙江碧绿清澈,温婉地缠绕着两岸粗犷雄壮的赭色山体,亦刚亦柔。随着地势的增高,云团越来越近,路边有块“宁蒗欢迎您!”的牌子,过了这块牌子就是真正到宁蒗彝族自治县了。在县城稍作休息后,车子驶离宁蒗县城,进入宁泸公路,而黄腊老村就在宁蒗去泸沽湖的必经之路上。车子开了三个小时还没到村里,路途的遥远艰辛使得小刘的内心更加忐忑了。“前方请左转!”车载导航说道。左转后,算是正式进入黄腊老村了,车子继续开了两三百米,“已到达目的地,祝您旅途愉快!”车载导航清脆响亮的声音结束了这段漫长的山路行程,也代表着小刘即将开始新的工作和新的生活。村委会的大门上涂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院子里光亮整洁,还有一棵很粗壮的梅树,梅树枝丫上吐出嫩绿色的叶片。小刘向村干部简要介绍了自己,村委会的新同事簇拥着帮小刘卸车上装的行李。后备箱一打开,有个村干部感叹道“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感觉把整个家都搬过来了。”小刘是来自大理的回族,生活饮食习惯与当地有很大的不同,得自己做饭吃,所以不仅带了衣服物品,还把锅碗瓢盆也搬了过来。他跟那个村干部说道“哈哈,我把我自己的‘小厨房’都搬来了。”在安顿好行李之后,小刘告别了父母,在村子里转了转。这是一个建设得很好的村子,柏油路、路灯等基础设施看起来都很崭新。“还不错。”小刘喃喃自语道。这时的他又想到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那段话“他现在二十二岁,生命史上好像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生活有时候带来某种情绪的波流,使人激动也使人困扰,然后波流流过去,没有一点痕迹。它留下对于相逢者的纯洁和美好的记忆,虽然淡淡的,却难忘。”

(二)2023年3月6日,星期一,多云转晴。驻村已近20天,小刘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生活节奏,通过自己做饭,他的厨艺也增长了不少;村委会离县城40多公里,但村里有电商服务站可以拿快递,买些生活用品很方便。今天是入户走访的日子,通过和村书记的交谈,小刘了解到,黄腊老村全村共有793户3192人,是原建档立卡贫困村,现有脱贫户155户654人,监测户共24户95人,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腊老村旧村焕新颜,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刘在过去三周的工作中总是照样学样,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跟屁虫”,他觉得村干部是难以形容的矛盾体,平时总是抱怨工作的辛苦枯燥,但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时候却又很积极,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抢着干工作,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今天的走访对象就是24户监测户。宁蒗地处高海拔地区,虽是中午,太阳也时有时无,小刘在凛冽的寒风中打了个颤,“这鬼天气,真冷。”他和村干部走村串巷,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掌握监测户的动态情况。在一家监测户家中,小刘了解到这户家庭有三口人,户主是位老妇,74岁,她的儿子去年遭遇车祸去世了,肇事方赔了一笔钱。现在留下两个孩子,分别是20岁和16岁,祖孙三人相依为命。这户的房子虽然没多好,但院子里却打扫得井然有序,院里的花草生机盎然,杂物也堆放地很整齐。小刘动容了,这时的他才真正明白了环境是不能左右人的意志,就像巴金在《家》中写的那样,“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小刘也希望这户家庭能够渡过难关,把幸福给“争回来”。“原本以为脱贫攻坚后事情就少了,没想到要巩固脱贫成果仍有很多事要做。”小刘心想。通过入户走访,小刘深入了解到农村最真实的现状,和好多年前相比,村庄的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何让当地群众实现长效的致富增收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晚上回到村委会后,小刘仔细回忆白天的入户工作,他体会到了“深入基层与农户融为一体的唯一方式只有以心换心”的真谛,他更新整理了脱贫户监测户的档案材料,在祖孙三人的户档上做了个标记——“动员发展庭院经济”。小刘关了办公室的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黑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满月,把柔和的光辉洒向大地。现在的月是满月,但到了月末却又变成弦月了,是啊,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悲欢离合,而驻村干部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当地群众的圆满多一些,缺憾少一些。“希望他们可以在帮扶政策的帮助下度过低谷期,把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过得容易些。”小刘感叹道。

(三)2023年5月23日,星期二,多云。五月的宁蒗褪去寒意,山野森林都出现回暖迹象,五月的天气温和又不疏淡,温婉但不拘束。暖暖的气温下伴有微风吹过,氤氲着初夏的清甜。村委会院内的梅树的花蜜虽被蜜蜂取走,但残花仍留在枝头上,有几叉枝丫上已经结了些小果子。村里的工作是很琐碎的,前段时间才搞完乱占耕地排查和宅基地排查,而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就是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今天的工作目标是把剩下的排查任务完成。小刘听不懂也不会说彝族话,刚刚驻村的时候去开展群众工作,群众听不懂小刘讲的普通话,小刘也听不懂当地百姓讲的民族话,沟通交流总会陷入窘境,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最终还得靠身旁的村干部来引导工作的开展,所以之后开展工作的时候小刘都会和村委会的同事分在一组,这样身旁有个“翻译”,工作也就更容易开展了。虽然小刘也在“入乡随俗”,努力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彝族日常对话,但毕竟只会说些皮毛,要无障碍沟通终究还是太过困难。这不,今天他又和石主任一起去农场村小组开展工作了。到了农户家中排查自建房并拍照存档,但房屋的主人却误认为是违搭违建的排查,而产生好奇,用彝族话讲到“为什么来拍照啊?这些照片拍了有什么用啊,这间屋子是有产权证的”石主任为小刘说明了这句话的含义,小刘则向农户耐心地解释了是什么工作,农户这才疑惑全无。“还是得继续学习掌握一些民族话啊,只有学会了当地‘土话’,闯过‘语言关’,沟通交流才能顺畅,与村民的‘共同语言’多起来,工作才更好开展。”小刘暗忖。在回村委会的路上,遇到两个大妈在山坡上放牛,她们把牛拴在一边,用拾捡到的干松枝和牛屎粑粑来生火做午饭,她们今天的午餐的“烧洋芋”,就是烧一笼火,把洋芋埋在土里用火的高温来焖熟,相对贫困的宁蒗大山出产质佳品优的洋芋,洋芋也是当地“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大妈十分热情,硬塞了一个焖熟的洋芋给小刘,在小刘的印象中这样的洋芋只有很小的时候吃过。烧出来的洋芋不但没有牛屎的臭味,反倒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咬一口,香喷喷,既管饱,又解馋。小刘边吃洋芋边和大妈交谈,原来她们放的这种牛就是宁蒗庭院经济的奖补项目西门塔尔牛,她们也是村级合作社的入社成员。2022年10月,借鉴“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发展意愿户”的成功经验,村内有发展意愿的农户自发成立了宁蒗县黄腊老裕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产业。每头奖补5000元,1万元封顶。大妈说这种牛很好养,生长速度快,体型大;并且自己家也种植了青贮玉米,实现了种养循环,家庭年收入也增长了许多。看到村内的农户真正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小刘感到自己做的工作都是值得的。“在历史的大洪流下,当地百姓的事或许是不能吹起一粒灰尘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自己,那可是关乎家庭和生活的大事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无意义的事情也不少。而为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则是驻村的最大意义。”想到这些,小刘回村委会的脚步变得轻盈了。

(四)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晴。窗外的天是淡蓝色的,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照射进窗子,村委会院子里的梅树已经结果,成熟之后掉了一地,小刘起床后尝了一个用来提神,尝起来口感不佳,酸涩感很强烈,酸涩的味道似乎预示着今天的工作也是充满苦涩的。村书记到了村委后,就讲了一个恼人的消息,黄腊老梅家村村民和梅家村砂石厂又发生矛盾了,双方都不让步。砂石厂在黄腊老梅家村的林地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梅家村村民觉得砂石厂在开采及售卖砂石料的过程中产生灰尘、噪音、泥石流、公路磨损及村民房屋塌陷等现象对黄腊老梅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梅家村村民认为红桥镇砂石料有限公司所开采的林地是集体林地,梅家村村民集体享有受益权,多次阻挠砂石厂正常生产,而砂石厂对于梅家村村民要求补偿相关费用的诉求也不予解决。双方剑拔弩张,这不,今天早上又发生矛盾了。小刘所在的村委会在2022年成立了村级“红石榴”工作站,“红石榴”工作站围绕“民族团结、产业发展、转移就业、人居环境提升、防汛抗旱、矛盾纠纷排解”等方面展开工作,工作站在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刘和村干部针对双方矛盾,也想利用“红石榴”工作站来缓解双方矛盾,为下一步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就把矛盾的双方组织到村委会进行矛盾调解,同时邀请了“红石榴”理事会成员参与矛盾调解。但双方到了村委会还没调解又发生口角冲突了,有一位挑事的,明显喝了酒,脸颊涨红,大声嚷道:“散了吧、散了吧,这会是开不成!”小刘从没见过这样的矛盾场面,事先想好的话也说不出口了,脸一下就红了;村书记在旁边维持秩序,定了定神,扯开嗓子说道:“各位有什么矛盾坐下来好好调解,一味地争执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矛盾双方看着村书记,都安静了下来。小刘接着说道,“与其他开展调解的同事不同,我是来驻村的,不是本地村民,跟你们矛盾双方都没有利益冲突,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听我讲几句。”双方默声似乎表示同意。“首先,无论如何,大家是乡里乡亲,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低头不见抬头见呢,我们彼此相互理解一下,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第二,你们当中谁意见大,有什么不满意的,就把心里话放在台面上讲,当面沟通,看看对方的真实想法和现实诉求是什么,如果难以口头表述出来,书面表达也可以,没有讨论不清楚的问题,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去谈判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无论你们怎么解决,至少不能触犯法律底线,所以,大家都很有必要心平气和地想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解决,你们愿不愿意解决?”小刘的这番话似乎有点作用,双方都透露着想把问题解决的想法。“红石榴”理事会的成员继续向村民解释,砂石厂已经具备相关开采及营业资质,也普及了林地的所有权归属、集体林地的法律含义,希望梅家村村民实事求是、合理、合法地提出诉求,引导村民采用合理、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矛盾双方通过这次调解,态度都缓和了许多,接下来就靠镇里相关部门开展下一步的调解工作了。看到双方有解决矛盾的意图,小刘松了一口气,“基层工作真难做啊,永远也预知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小刘和书记说道。书记则告诉小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搞基层工作都得有耐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多次,直到把问题解决。小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午炙热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小刘独自一人在梅树下乘凉,绿树浓荫让刺眼的阳光也多了几分柔和,那一抹绿意,把热浪和烈阳隔绝开来。一颗梅子从树上掉下,小刘捡起来蘸了辣椒放进嘴里,或许是因为蘸了辣椒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矛盾双方的调解有了希望,那颗梅子似乎没那么酸涩了。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读懂基层这部厚重的“无字之书”,是像小刘这样的年轻干部都应做好的必答题。青春之路,始于足下。小刘的驻村生活仍在继续,希望他可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定向选调生刘春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60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8700.html

(115)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 2023-10-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