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真信笃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持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在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性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推进“两个结合”、实现理论创新要坚持尊重人民实践,坚持人民价值立场,坚持走群众路线。五指山市毛道乡党委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性,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大力开展党员“疏香地”“稻香地”承诺践诺活动,不仅使党员受教育而且也有效地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力量。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成果,既体现在学理上,还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广大人民所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只有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需要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同得到满足,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实现,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崛起,饱经沧桑而奋发,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得益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并不是简单地对于既定的普遍原理的个别应用,而本身就是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现实化、时代化,就是理论的发展创新。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步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需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特质和发展趋势,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主题相契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当代延续,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文明,基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进行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返本开新,使中华文明绽放时代光彩。以历史思维方式探究中华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把握其深远历史意义及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需要坚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重大成就,最为关键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也是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深厚支撑。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形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海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241.html

(0)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 2023-1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