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助力基层治理高效推进

形式主义,近年来困扰众多基层公务员,亦被不断吐槽和诟病。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有效性评定被认为过度着重于工作“留痕”和“迎检”,繁重的打卡、学习、拍照等任务大大占据了基层公务员的时间与精力,并成为评判他们是否优秀或合格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错位的政绩观反映到工作上,就会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陷入大搞形式主义、向下转嫁负担的怪圈。比如,有的单位为早出成绩,挖空心思搞“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大搞花拳绣腿,导致政策朝令夕改,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单位热衷于盲目攀比,不顾本地区本领域发展实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大搞违背规律的瞎指挥,基层被迫变着花样填表格、造数据,产生一些虚假浮夸的“数字政绩”“泡沫政绩”,结果少数人“一时的冲动”成为基层干部“长期的包袱”。

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是基层的四大顽疾,束缚基层干部干事的手脚。近些年,中央层面通过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文件,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有了制度依靠。但有些单位习惯在执行制度上钻漏洞、搞变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破窗效应”。比如,中央要求层层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可有的领导干部仍抱着“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陈腐观念,继续大搞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那一套,“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更是如影随形,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要想真正做到给基层减负,必须强化系统思维,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干部减压的责任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一看就知道“干什么活、办什么事、担什么责”,让基层治理责任分明、有序运转。另一方面,要强化向基层干部赋能的资源保障,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斯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5233.html

(0)
上一篇 2024-03-01
下一篇 2024-03-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