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月10日,对于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贫困山区德苴乡太平村委会黑郎基自姑拉两个彝族村村民来说,无疑是最高兴、最值得记住的日子。这天,这两个村300多名彝族同胞相约来到黑自郎彝族文化广场,聚餐、打歌,共同庆祝村里架通自来水。

凿山觅水

如今,村里人终于彻底告别了用水难的历史。

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在黑郎基村自从新家,自从新70岁的老母亲亐正英拧开水龙头,看着从20多公里外引来的自来水,脸上露出了笑容。亐正英老人说,黑郎基一直缺水,村里的人吃水都得靠村里的一口古井。以前,每家每户都要到村里的古井排队打水。

黑郎基村通水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自从新也有自己的打算。“有水了,我打算在地里种上香橼,在香橼地里套种上蔬菜,这样,家庭的收入应该会增加不少。”自从新高兴地说,原来家里大春靠烤烟、小春靠水晶豌豆,生产用水主要靠雨水和雨天贮存在水窖里的水,但水窖里的水很难兼顾大春、小春两季。

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凿山觅水”原址

2010年,黑郎基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古井几近干枯。为喝上水,村里人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村后的山坡上“凿山觅水”,开凿了每口长达近10米的山井3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内的用水问题。

此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黑郎基村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帮扶力度,在当地建设了大量水窖。然而水窖水的来源主要靠雨水收集,水源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提水工程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德苴乡是大理州有名的老旱区,不少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土地较难涵养水源,水都往山箐里流淌,汇集于山箐底的花鱼洞。住在山上的群众只能是“看在眼里、渴在心里”。

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花渔洞的溶洞出水点,水源清澈,出水量可达每小时800方,全年可达752.5万方。如能把这里的水,通过提水工程,提到山上的村子,就能彻底解决山上村子的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

这是德苴几代人的梦想,但工程实施难度巨大、需要的资金巨大。

2018年,弥渡县委、县政府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向省水利厅争取了投资1000万元的德苴乡北片区光伏提水工程,向省烟草公司争取了投资1013万元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德苴乡北片项目区工程,同时县级财政配套320万元,对花渔洞溶洞水实施提水、灌溉等工程。

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该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目前已经完工。提水工程采用一级提水,最高扬程达900米,采用光伏发电提水,满功率每小时可抽水172方。

有水就有产业发展的希望

工程的建设规模和难度,德苴乡党委书记李连映用了“宏伟”两个字来形容。

李连映先后在德苴乡工作了16年,在他看来,水是制约德苴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感谢各级党委政府,让我们做成了几代人想做,又做不成的事!”李连映高兴地说,现在北片区4个村委会的用水问题解决了,发展产业也就有了希望,群众脱贫致富也就有了希望。

工程建成后,德苴乡太平、李丰、青云、青丰4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7490人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16952亩耕地的生产用水和牲畜饮水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弥渡光伏提水工程:从“凿山觅水抗大旱”到“引来清泉润民生"

水通了,不少人家已经盘算着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增加收入。有着4年多规模养殖肉牛经验的青云村委会小李黑村李映芝家,每年出栏肉牛40多头,收入10多万元,想扩大规模,但苦于缺水。水通后,她盘算着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倍。

青丰村委会大村的彭向奎2015年就在自家地里种了3.5亩石榴,但由于缺水,长势一直不是很好。“现在我家的石榴大有希望了,栽了的要更加管理好,还要再扩大一点规模。” 彭向奎说。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9-01-20 20:10:43
下一篇 2019-01-21 19:1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