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修“四公之心” 晓“为政之道”

江西省资溪县委组织部 胡冉悦

“公”,是一种尊称。无论是古时候,还是新时代,被尊称为“公”的人,身上都有其独特的品格魅力。“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常修“四公之心”,晓忠诚之道、为民之道、攻坚之道、清廉之道,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常修“关公”的“忠义之心”,晓“忠诚之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关羽因其“忠信仁义”的性格特点让后人推崇备至,传诵至今。“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每一名党员的首要政治品格,只有绝对忠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有效抵御和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常照“关公之镜”,始终保持一颗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谨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原则立场,将“忠诚”二字写在“眉宇间”,烙印在“心坎上”,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一心一意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答好信仰坚定、一心向党的新时代“忠诚卷”。

常修“谷公”的“奉献之心”,明“为民之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谷文昌初到东山县时立下的誓言。他为治理东山风沙、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一线,带领群众“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终于治服了肆虐多年的风沙,留下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他去世后,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谷公”,这一尊称,饱含了群众对谷文昌的尊敬和爱戴。“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广大党员干部要常照“谷公”之镜,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激荡起鱼水情深的阵阵涟漪。

常修“愚公”的“不屈之心”,明“攻坚之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的故事广为传颂。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饱受封闭、贫穷之苦,纵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依然无所畏惧,最终使得大山得以移平。“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远,但“中国号”巨轮不会一帆风顺地抵达胜利的彼岸,必然会面临诸多激流险滩、惊涛骇浪,我们唯有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乘风破浪。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用好艰苦奋斗“传家宝”,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底。

常修“包公”的“律己之心”,明“清廉之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公,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笃守“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官箴,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所到之处贪官污吏、奸邪小人无处容身,千百年来深受百姓景仰和爱戴。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常照“包公”之镜,严于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听信花言巧语、不相信侥幸无虞,始终擦亮双眼,明确权力边界。要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狠下“不越雷池半步”的决心,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0)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