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札记:党校“学习”感悟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巨网村 张诚鑫

迈入党校大门,正值人间四月。遥想被基层“打磨”的半年光景,可谓是步履维艰,从“学生”转变为“选调生”,从“校门”到“机关门”再到“百姓大门”,身份定位、工作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墩好苗”,却不知从何做起。所幸,党校培训如期而至,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党史党章党规等“硬件”的剖析讲解,就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等“软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实地参观学习了先进示范村的宝贵经验。党校课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出发,层层深入,犹如一束光亮照了进来,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指明了前行方向,故提笔为感。

向“伟人领袖”学习,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在党校,人手一册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被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品读。书中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七年,这七年里他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观”“思想观”,“撸起袖子”办实事,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真正成为了一名“黄土地的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从不在意个人得失,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不怕难不怕苦,为梁家河的百姓撑起一片天,也为我们选调生两年驻村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最佳蓝本”。尤记得党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总是得带着一份情怀去做一些事情”,作为选调生的我们,我想这份“情怀”就是拳拳爱民为民之心,这些“事情”就是造福民生福祉的实事好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们要多下“田间地头”,多上“百姓炕头”,常走“小街巷”,常进“农家院”,沉下心去到基层一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与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意见,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说在一起”、“干在一起”。

向“革命先烈”学习,发扬“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党性教育馆内,先烈王步文的雕像腰杆挺拔、目光如炬;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十字真言撼天动地;陈乔年临终陈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言犹在耳。人类的美好理想,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斗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幸福生活同敌人作斗争,同困难作斗争,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今日的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们,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正是在基层“练兵场”大有可为的时候,我们要向革命前辈看齐,把“要我干事”变为“我要干事”,把“一定能”、“一定行”、“一定成”贯穿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多挑几次重担,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擦亮选调生这块“金字招牌”,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奏出“时代最强音”。

向“人民群众”学习,永葆“大木百寻,根积深也”的团结底色,齐心共谋发展。“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参观完渡江战役纪念馆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面对残酷的战争,老百姓没有选择退缩,以“聚是一团火”的昂扬姿态,捐出自己本就匮乏的物资和粮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这也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胜利”。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站稳人民立场、顺应时代潮流,使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向而行”,形成“干群一心”的工作局面,发挥出事半功倍的“合力”作用。毛主席曾经指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团结人民群众,更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我们要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三周时间不长,但红色血脉源远流长。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继续“以我手写我心”,把对马列主义的真诚信仰、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写在基层的沃土之上,忠于党,忠于人民。

(0)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