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平“语”近人》中的“法治之力”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委组织部选调生 李尚芝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第六集《天容海色本澄清》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为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汲取“尊法学法”“笃行落实”“建章立信”之力,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谱写新时代良法善治新篇章。

从“法者,治之端也”中汲取“尊法学法”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荀子》中的“法者,治之端也”,意为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开端,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个关首先要把住”,这意味着,法治意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内心里认同法治社会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理想目标,并愿意在法治理想的引领下,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要尊崇宪法和法律在一个社会中的至上权威和地位,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敬畏法律规则,遵守法律规定,服从法律判决,成为做学法、懂法、护法的“先行者”,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氛围,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共识。同时,尊崇法律离不开学习法律,要上好学习法治理论、树立法治理念、掌握法律知识这门必修课,对法治理论也好、法律知识也好,都要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高一筹,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中汲取“笃行落实”之力。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韩振峰教授在总结中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徒法不足以自行”,“规矩”必须得到实施才能成就“方圆”,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综合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措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在干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谋划工作依法,解决矛盾靠法,服务群众用法,牢牢把握住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牢牢守住法治这一社会生活的“底线”,作为具体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干部,要做到法律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从“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中汲取“建章立信”之力。本期节目中,康震教授讲述了唐朝宰相戴胄直谏唐太宗“法有所失”的故事,这个典故深刻地说明了树立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而制订明确、稳定、公开的法律是维护法律公信力的有力保障。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法治为民”的意识,一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基础、为前提、为动力,真正视人民群众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有者,牢固树立执法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决杜绝特权的存在。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法律的思维进行工作机制建设,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取信于民”的原则,注重通过良善、准确、稳定的机制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把依法治国贯穿于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全过程之中。

本文信息来源自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2-24
下一篇 2024-02-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