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笔记”当“比记”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 李云龙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党员干部日常理论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理论学习时,把笔记本放在旁边,遇到观点佳句随手摘抄,若有所思、所悟便郑重记下,日积月累,笔记发挥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党员干部在记笔记中对理论的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对理论的感悟就能走深、走实、走心,更上层楼。

然而,有些地方理论学习出现了不讲效果,“唯笔记论”的现象:有的单位定制了专用学习笔记本,要求党员撰写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5万字,检查时,笔记写得越多、越工整就越容易受到好评;有的干部讲课时,把要求抄写的内容做成课件投射到屏幕上,让学习者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个别党员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在学习笔记上动手脚,“跳行写”“隔页抄”“写大字”“找代笔”……如此一来,学习笔记完全走了样,“笔记”变“比记”,结果就是有的党员学习笔记空洞无物、套话连篇,有的党员写完笔一撂,一问三不知。

日常理论学习的核心是弄懂吃透、入脑入心,记笔记的目的是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记忆、加深认识。如果演变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纯粹为了凑字数、完任务而机械地抄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不动脑筋、不深入思考,党员笔记变成了理论教材的“复读机”“复印机”“投影仪”,这样的笔记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了。

记笔记沦为形式主义,其实质是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在理论学习上的反映。每到年底,面对各种检查,基层单位少不了一大堆资料盒、一大堆笔记本、一大摞文件。只要是文件多、资料多、文件盒子多,资料做得扎实,环环相扣、图文并茂,有安排、有部署、有“效果”,就能得高分。“上有所好,下必行之”,久而久之,“笔记变比记”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做学习笔记要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党员干部要提升笔记的“含金量”,记笔记时要多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特别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地方实际和单位实际,更要联系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记笔记要记心得、记体会、记感悟,要往实里走、往心里去,真正触及思想、提高认识。记笔记要想办法、找思路、出成果。如果一味追求学习笔记的“颜值”,必然注重了“面子”而丢了“里子”。

上级部门要转变“唯笔记论”的检查督导方式,杜绝“比记”现象。在督导检查理论学习成效时,要设置多重标准,既要看“笔记”也要与党员干部面对面的讨论一下对党的最新理论的理解,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笔记变比记”。要引导树立既注重过程、更注重效果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扎实学、深入悟,让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个人的宝贵财富。

(0)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 2023-10-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