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督查在陪同中变了味

四川省屏山县委组织部 张梦姣

近日,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听到基层干部埋怨道:“曾经一天接待过10多批上级督查,镇党委班子一人接待一批都还不够。”这值得我们细细深思。

督查,即督促检查,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等都可以运用这一方式来促进任务的落实、推动目标的实现。就督查本身而言,作为一种工作工具、手段,使用得当可以保障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促使被督查对象改进工作,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履职、更好为群众服务,但是却在层层陪同中变了味,失了本心。

督查陪同既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陪同“有利可图”。实际上,陪同在督查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随,已经演变为了督查人员路线的“规划者”、方向的“引路者”,把成绩摆出来、问题藏起来,让督查人员照着“规划路线”走,让工作成效照着“剧本”写。二是上级督查方式单一、深度不够。为了省事省力,一些督查停留在“看一看”“转一转”“坐一坐”,对于工作开展难的地方,选择充耳不闻;对于存在的问题,选择避而不谈,简单将“包装”过的成绩、“处理”过的声音作为督查结果、工作成效。三是业务能力不足。被督查对象之所以害怕将现实“开诚布公”,想方设法将成绩美化,问题弱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工作上缺乏手段和方法,不知道工作怎么干,面对任务总想躲,面对困难绕道走,长此以往,问题越滚越大,却寻不到根治的“药方”。

督查的初衷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督查真正发挥原有作用,就要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只以表面成绩说话。深入基层一线,多看“后院”,少看“门面”;多看“角落”,少看“窗口”;多看“冷门”,少看“热门”。站在“自家人”的角度,帮助基层找问题、谋思路、想措施,凝聚战斗“合力”,而不是高高在上,以“看客心态”指手画脚、走马观花。同时,党员干部要牢牢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直面困难,永担重任。

时下,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形式主义的虚假督查更不能要,也要不得。要多到扶贫主战场、发展第一线,到困难、矛盾多的地方,了解真实情况,掌握问题症结,确保督查实效,为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0)
上一篇 2020-07-22
下一篇 2020-07-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