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模式为农村党员教育“赋能续航”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人民政府 朱敏丽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是党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纽带,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亲历者和引领者。本强则茂,基壮则安。增强农村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需要夯实农村党员教育基层党建的核心地位,要着眼农村党员的特征、特点和特色,灵活构建“3+”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一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能管用、利长远”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务实管用”是关键,形式上坚持“精准滴灌+简洁易懂”相辅相成,推动“供”与“需”精准契合。农村党员年龄跨度大,接受能力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倘若简单地搞“一锅炖”“大杂烩”,就会把一锅好菜做成“夹生饭”,面对这些“不合口味的食物”,只会让农村党员“兴趣指数”持续下跌,使教育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党员类型特点,找准“分层分类、因材施教”方法论,推动党员教育培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下好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的“先手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随机走访等方式,“侧耳倾听”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学历农村党员的“想法”, 做到“按需配餐”。要面面俱到、强化保障,以“专兼融合”的方式,吸纳各方面人才组建教培队伍;通过群众语言翻译官方文件等方式,打造系统性的“精品示范课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年提升教培专项资金,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质效,能够学有所悟。

“丰富多元”是核心,内容上坚持“灵活多变+生动鲜活”有机结合,促进“理”与“例”同频共振。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刺激到培训对象的“兴奋点”,就会使听众感到疲惫,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授课效果。要想改变这种台上“激情昂扬”、台下“昏昏欲睡”的情况,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要借力“大数据”“云计算”,将当地的人物故事、典型事例、先进经验等以图文介绍和视频解说的形式融入教案,让“抽象知识”变为“趣味故事”“生动影像”。要充分整合利用基层资源,发挥乡镇党校、田间课堂、产业示范区、红色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点的教育引领作用,打造“理论+观摩+交流”的“沉浸式”学习,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要让“老课题”焕发“新活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吃透揉碎,融入当地的政策方针、风土人情中,输出成为农村党员急切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动教育培训既有营养、更对胃口,确保学有所获。

“推动发展”是根本,成效上坚持“纾解痛点+补齐断点”,加快“知”与“行”融合为一。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在“学”,落脚点在“做”,评价成效好不好,不仅仅要看“传道授业”的“前半篇文章”,更要看“服务大局”的“后半篇文章”。要点燃农村党员报效桑梓的热忱,形成反哺家乡的攻坚合力,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划分农村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引导其参与到造林绿化、河道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森林防火等中心任务上来,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非遗文化、技能技术、经验方法等在党员、群众之间传承接力,培养出更多民间艺人、技能大师和致富带头人。要建立“正反馈”机制,巧用明察暗访、日常摸排、群众打分等方式,对农村党员的任务完成度和满意度进行摸底,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对优秀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表彰,助力“学有所用”的农村党员脱颖而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4-23
下一篇 2024-04-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