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 如何避开制度“空转”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人民政府 禹贵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然而,在基层工作数年,笔者眼见的“所谓制度”,多数都是被打印装档或装饰墙面的命运,原本为更好解决问题或有效治理的制度,毫无生命力和执行力可言,只能沦为“空转”。新时期下,如何将制度的“生命力”在基层治理中“激活”已然成为了时代之问。

一是填补“缺位”的制度意识。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具体政策的落实者,往往在具体操作方面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制度层面的意识却几乎只停留于“装档成册”“制度上墙”的“死循环”中,可以说“制度意识”严重缺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也就是制度。它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建构的存在物,带有价值判断,起到规范、影响建制内人们的行为。可见一种制度的科学建立,是有目的的、可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制度管人”。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制度,则可“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基层干部,要切实认识到制度的优越性,要用“制度杠杆”撬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要增强制度自信,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增强按规章制度办事意识,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激活制度在基层治理的“活力”。

二是杜绝“例外”的制度权威。犯罪学心理中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效应”,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坏掉的窗子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将闯入建筑,当发现无人居住,他们还会定居或者纵火。制度,作为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行为准则,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如果它被一次又一次的“例外”“破窗”,其他人就会因为这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则是导致公众对制度的麻木不仁。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制度执行的先锋,自觉维护制度权威,给大家树标杆、做示范、当表率。领导干部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给投机取巧者“留暗门”“开天窗”,严防“破窗效应”。

三是盯紧“打折”的制度监督。基层制度“空转”怪像,除了制度意识缺位、制度权威受损外,还有一个关键则是制度监督的“打折”。基层制定制度具有“广泛性”“随意性”“借鉴性”,即什么工作都可以制定制度、什么时候什么情形都可以制定制度、制度“灵感”多借鉴于百度。这样的制度,难免流于形式,更遑论制度监督,只能沦为“空转”。因而,领导干部要加强制度管理,强化制度监督,保证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可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有功必赏、有错必罚,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把对制度当“花瓶”、当“摆设”、当“空气”的违法违纪违规者严肃处理,保证制度在基层的“枝繁叶茂”。

(0)
上一篇 2020-11-02
下一篇 2020-11-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