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家”之道

古语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让这个“细胞”运转良好,需要传承和建设好优良家风,做到相亲相爱、真诚相待、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基层干部作为基础的“夯实者”,需要深刻领悟基层治理的“家”之道,以良好“家”风培文明乡风、育淳朴民风。

要把人民群众当“家人”,互敬互爱心相连。家是心灵栖息的港湾,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不凡伟业,正是因为背后站着的千千万万群众给了我们无穷的信心和底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般的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唯有敬爱群众、亲近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基层干部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人,要坚决把群众当成家人,自觉将自己代入群众家人的角色中去,以百姓心为心,对群众坦诚、信任、尊敬。要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谋划,始终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在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内加深同群众的联系。

要把群众来信当“家信”,及时回应暖心田。不少基层干部对来访群众避之不及,对群众来信“谈之色变”,这实际上不但是胆小怕事、缺乏担当的表现,还会伤害群众感情,恶化干群、党群关系,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干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党和政府的“门面”,其行为作风时刻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来信来访,恰恰代表着工作做得不到位,亟待整改加强。要严格树立问题导向,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如家信家书般对待。要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诉求作为第一信号、第一导向,认真分析研判,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跟进,杜绝敷衍塞责,杜绝推诿扯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群众心田。

要把群众之事当“家事”,真干实干做在先。一个家庭必然是在认真处理好无数大事、小事、琐事中不断发展向好。面对群众,若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理或者怕麻烦、怕担责的思想,就会干不成事、干不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处理好小事,才能办大事,处理好小节,才能涵养为民的情结,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才会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热情去对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群众大小事,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处处想在前、做在先,善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出实绩,以大无畏的担当情怀和真干实干的作风赢得群众的满意。

要把群众产业当“家业”,共同奋斗谱新篇。家业的兴起离不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勠力同心、共同奋斗,更离不开家长的“领头雁”作用。时下,脱贫攻坚获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号角已正式吹响,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帮助群众统筹发展好产业,是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自觉把群众产业当作“家业”,把自己当作“创业者”,勤思考、勤谋划、勤跑腿,积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为群众打通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梗阻”。同时,也要严守纪律红线,传承和发扬好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要坚持以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和建设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基层作为工作追求,以获得百姓的敬爱和拥戴作为精神追求,与群众一起同心同德谱写基层发展新篇章。

(0)
上一篇 2021-05-14
下一篇 2021-05-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