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创新“三聚三抓”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水利局 万伦

基层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否有效,不仅关系乡村能否顺利实现全面振兴,更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针对当前基层骨干队伍难选难留、文明乡风缺抓手、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等问题,四川省长宁县聚焦骨干队伍、文明乡风、集体经济三个核心,抓实机制建设、融治方式、基础保障三个载体,探索形成“三聚三抓”基层乡村治理新模式,着力推进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乡村善治善为新局面。

聚焦骨干队伍,抓实“三项机制”提能力。

长宁县始终把提高干部治理能力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关键,探索能人回引、能上能下、精准考绩三项机制,培养锻造一批“敢担当、勇攻坚、善治理”的乡村治理队伍。一是建立“能人回引”机制,顶岗实战“育”。建立乡贤“摸”、代表“荐”、支部“考”、党委“研”的“能人回引”机制,重点从优秀农民工中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22名,并将后备干部分期分批选派到镇党建办、综治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顶岗实战3至6个月,明确镇村两级“二对一”帮带责任人,着力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提前进入角色状态。二是建立“能上能下”机制,优胜劣汰“用”。出台《加强村干部履职管理的八项规定》,明确村干部履职清单和十三条负面清单。马村优秀农民工陈诚回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带领村干部开发“佛来e红帆”农村电商平台,注册“e红商”“梨花白”商标,今年以来销售土鸡、土鸭、蛋类、蜂蜜、白酒等农产品40余万元。三是建立“精准考绩”机制,上下联动“管”。制定《村干部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分解为17项综合指标和4项个性指标,采取“镇党委+县级部门+群众代表”联合考核模式,分季度和年度对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考核“优秀”的按110%兑现绩效报酬,连续两个季度考核末位的予以3个月歇职;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免职或劝退。

聚焦文明乡风,抓实“三治融合”促和谐。

聚焦乡风建设“谁来治、怎么治、如何治”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与人民群众主体性发挥的有机结合,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结民主治理聚力。按照村党组织“提议”、党员大会“酝酿”、村民群众“讨论”、镇党委“联审”、村民大会“审定”的制定流程,在146个村(社区)全覆盖组建“一约五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孝善理事会)等,出台《完善村级自律规范制度实施方案》,搭建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的平台。夯实依法治理强基。延长法律服务至村社区一线,开通“微法律顾问”在线服务平台,在146个村(社区)全覆盖配备1~2名法律顾问;全面推行党员民警到村兼任副书记或委员,建立以村(社区)人民调解室、派出所、镇综治办为主的联调工作机制,落实“一村(社区)一辅警”,主动参与村(社区)治理。2019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19起,解决治安问题32起。强化以德治理润心。深化拓展德治建设,全域推进文明镇村创建和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镇村3个,40人获评“最美长宁人”,16户获评最美家庭、20人获评四川好人。聚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内容,依托“道德大讲堂”“农名夜校”等平台,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学榜样、讲文明、当模范、树新风,塑造乡村良好风气。

聚焦集体经济,抓实“三个关键”强保障。

长宁县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化乡村治理保障的基础工程,统筹各类项目资金,一村一策制定发展举措,变输血为造血,力争2021年4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超100万元的村20个。一是规划先行明方向。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项措施,全覆盖组建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选举村党组织书记兼联合社法人,结合村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肉牛养殖村18个、生猪养殖村42个、特色瓜果种植村57个、其他村7个。二是整合资源强推进。选派2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专职负责村集体经济发展,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集体经济专项扶持等28个项目2.5亿元,探索扶持资金量化股权、自然资源参股分红、固定资产盘活变现、公共服务创收增益等模式,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拓宽来源渠道。三是严管厚爱增活力。制定落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七条规定》,健全村集体经济专账管理、限额签批、使用途径、收入分配、定期公示、审计监督、追责问责等制度,明确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村,经集体成员大会审定后,允许按不超过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益20%的标准提取激励金,发放给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职务的村干部,激发经营管理干事创业活力。

(0)
上一篇 2020-10-19
下一篇 2020-10-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