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应分类鞭策“中间层”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委组织部 王昇

随着干部考核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考核结果也日趋客观精准,但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个别地方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失衡”现象,一定程度影响考核结果运用的质量和效率。基层认为,干部考核应分类鞭策“中间层”干部,转“惯性”思维,让干事担事的“中间层”受褒奖,树“危机”意识,让碌碌无为的“中间层”受警醒,重“过程”监管,让置若罔闻的“中间层”受惩戒。

转“惯性”思维,让干事担事的“中间层”受褒奖。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考核结果运用得好,才能有效地立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在结果运用上,若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失衡”现象,则不利于充分调动“中间层”干部队伍整体积极性。各级考核部门应规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应用体系,把更多目光聚焦到“中间层”干部,既能抓“两头”又能带“中间”。要打破常规惯性思维,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坚决杜绝“温水煮青蛙”现象,让干事担事的“中间层”干部得重用、受褒奖。同时,要既注重在应对重大事件中识别干部,又注重在群众口碑中考察干部,既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培养干部,又注重在艰苦环境、平凡岗位上磨练干部,把好“中间层”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充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树“危机”意识,让碌碌无为的“中间层”受警醒。干部考核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现实中,不少“中间层”干部面临复杂情况有想法缺办法,面对新生事物有胆识缺知识,结果干起工作往往是有冲劲缺韧劲、有苦劳没功劳,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现象。要规范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把提高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让碌碌无为的“中间层”干部受到警醒,产生其忧患意识和时代危机感。要围绕职责分工、经历学历、优势专长、性格特点、工作热情等内容,综合科学分析、精准研判,根据其一贯表现,纵向看干部与岗位的融合度、匹配度,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形成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重“过程”监管,让置若罔闻的“中间层”受惩戒。只有经受住实践的磨练,才能锻造品质、锤炼本领。考核评价是干部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的主体创新活动,其宗旨是达到考评任务与锻炼干部的目的。没有激励与惩处机制的考评,考评必然流于形式。奖惩分明,激励与惩处并重,考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工作才能获得最大推动。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制度,强化其过程管控,让那些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对置若罔闻、满足于“中间档”“差不多”,对考核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缺乏“勇于争先”的意识,甚至滋生“得过且过”庸政懒政现象的“中间层”干部受到惩戒,使干部实绩考核更加科学、符合实际,达到组织认可、群众公认,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机制。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