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在基层“试验田”播下“好种子”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委办公室 吴卓衡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他用一生不断追求水稻高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温饱做出突出贡献。袁老走了,却将勇于创新与执着奋进的“种子”传递给我们这些后来人,作为选调生的我们应当深深扎根于基层这片广阔的“试验田”,用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播撒下一颗颗饱满的“好种子”。

为国为民,不辞劳苦,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家国情怀。袁隆平院士曾表达过这样的期望,“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他始终把国家、人民放在心上。每一名选调生都应当涵养家国情怀,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弘扬家国情怀,在为民造福中践行家国情怀,胸怀天下、济世安民,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增添辉煌,为人民增加福祉,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去,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在基层这片“试验田”上,把“孺子牛”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破解难题推动落实。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作风。袁老曾说过,最幸福的事就是“泡”在田里,一整天见不到自己心爱的杂交稻试验田,心里就着实“不适应”。“泡”在田里是一种实事求是做学问的态度,更是一种笃行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基层选调生来说,我们更应该“泡”在田里,把田间地头作为主阵地,把学习的“主课堂”放在田间地头。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身为人民公仆,应当沉下身子,与群众平等相待、真诚交流,说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以苦干实干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说空话、套话,贴心了解群众的需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提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神境界。国际上曾有很多家机构高薪聘请袁隆平出国工作,都被谢绝,国家给他奖金,他不是捐给慈善机构,就是分给同事,身上却穿着不过几十块钱的衬衫,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对国家甚至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但他却说自己就是种了一辈子稻的老农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袁隆平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高尚品格。身为基层选调生,要被分派到基层锻炼,面临的不仅有物质上的匮乏,还有心灵上的落差,这更需要我们涵养定力、克服浮躁,远离急功近利,以出世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计得失,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履职、恪尽职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举理想之旗、扬奋斗之帆,在基层广阔土地上汲取养分、积聚力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