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知青岁月:选调生在基层要主动吃苦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人民政府 向明怡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党校学习间隙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该书由29个采访人从不同侧面立体展现了习近平同志的青年岁月,让我认识到青春不仅有“诗酒趁年华”的过法,更应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吃苦奋斗,作为一名选调生,刚毕业便来到基层一线,习近平同志七年的知青生活在当下基层工作中也引起满满的共鸣,遂谈三点体会。

要主动吃“环境之苦”,坚定的信念源于在苦难中遇见温柔的善意。16岁的习近平同志响应当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开启了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时光,在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度过的时艰中,他遇见了全心接纳他的村民们,他的信念从那时便注入血液,镌刻于心。信念的纯粹掺不得一丝瑕疵,现如今,若是奔着“当官有权”“灰色收入”“躺平偷懒”去考公职岗位,只会越干越痛苦,与真理背道而驰;只有为着“初心信仰”“理想信念”“为民服务”选择这份事业,才会越干越起劲,与梦想不断靠近。当你在基层中感受过弱者的安抚、接受过贫者的赠予、体会过困者的乐观,为民服务的信念才有真正的内涵,而这些坚韧与善意,在乡村这本厚重的书中都随处可见。

要主动吃“思考之苦”,持续的学习才会永葆思想的活力。刹那的灵感是不断思考中迸发的火花,身处忧患则更能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在陕北的窑洞里,习近平同志面对“思想关、劳动关、饮食关、跳蚤关”四大关,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努力适应、坚持学习,“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从田野地头到窑洞土炕,从古今名著到时事政策,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把如何能让梁家河更好当做每日“烹小鲜”的练习,为之后“治大国”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我们选调生更要将学习看作终身任务,把基层群众看作最好的老师,把乡村工作当做最好的课堂,到大风大雨中去磨炼意志,从小事细节中去品味真情,克服本领恐慌,避免空谈口号,用所学所想为脚下这片黄土地做实事、谋实利。

要主动吃“孤独之苦”,向下扎根才会更稳地向上生长。回头的勇气往往比向前大得多,在中央工作三年后,习近平同志选择回到基层,走了一条更曲折未知的孤独道路,然而不管仕途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成功路上没有捷径,曾国藩从山村穷秀才到中兴第一名臣,靠的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坦荡,是“一步一脚印,一画一成图”的踏实。我们选调生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着眼于当下,立足于长远,以“常抱心头一点春,须知世上苦人多”的善意去与群众交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与孤独和谐共处,当你不论前路地为人民事业去拼搏时,所有的归路都将水到渠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过苦难的青春是轻薄的,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选调生要勇于吃苦、主动吃苦、善于吃苦,牢记谆谆教诲,做扎进深山的根茎,以“我将无我”的精神许党报国。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18
下一篇 2022-03-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