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牛山“精神密码”解锁“青春三困”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纪委县监委 罗梅

贵州省石阡县有一个地方,山势蜿蜒,绝壁陡峭,放牛至此,无需看管牛也走不出去,故名困牛山。8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18师52团为拖住敌人,掩护主力,从困牛山上一跃而下集体跳崖,用视死如归的忠诚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青年干部当用困牛山上的“精神密码”解锁“青春三困”,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以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解时代与人民之需,在圆梦征途中贡献“最燃”的青春力量。

解锁“迷茫之困”,打开“导航系统”,坚定理想信念。当年17岁的陈世荣是52团司号员,跳崖后被藤条缠住幸存。他说,当时吹响军号,不是为冲锋,而是为牺牲。在生死存亡之际,52团慷慨赴死,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相信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穷苦老百姓好。青年干部要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以信仰为“导航”,拨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迷雾”,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在为民造福中建功立业,在追求人民幸福和自身奋斗价值的有机统一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更高站位、更宽眼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让初心在愈挫愈勇中熠熠生辉。

解锁“能力之困”,打开“驱动系统”,锻造高强本领。萧克将军称52团为“湘鄂赣久经战斗的部队”。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但战斗力极强,反“围剿”屡立战功,部队行军过程中屡作后卫阻击敌人。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斗争”成了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他们坚韧从容、英勇无畏。生逢盛世,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同样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浩然正气夺取新的胜利。青年干部要感悟困牛山上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气概,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以能力为“驱动”,在学思践悟中克服本领恐慌,多蓄调查研究、改革攻坚、应急处突、执行落实之力,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多接“烫手山芋”,用苦干实干燃烧最拼搏的青春。

解锁“担当之困”,打开“服务系统”,厚植人民情怀。1934年10月16日,红六军团从石阡南撤,为拖住敌人,掩护主力,52团调转方向,将敌人牵制在困牛山。面对数倍于己汹涌而来的强敌,面对被敌人挟持在前充当人盾的百姓,他们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砸烂武器,纵身跳下悬崖。硝烟散尽,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精神丰碑永存。青年干部要从困牛山上的决绝中,读懂忠诚信仰重千钧的“精神密码”,筑牢为人民幸福奋斗的钢筋铁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拒绝在安逸环境当“盆景”,到群众中争当“雪松”,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怕事、不回避,细细过问群众的大事小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怨”,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8-06
下一篇 2022-08-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