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丰收节” 致敬“庄稼人”

甘肃省渭源县上湾镇人民政府 惠施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今天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全网都在晒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而我在喜看丰收的同时,也将满眼的敬意久久定格在了“农民”二字上。

生长于农村的我,见过很多在黄土地的平凡中开出生命之花,种出生命硕果的农民们,也正是他们撑起了祖国大片丰收的山河画卷。这其中,也有我的爷爷。

和千万个农民一样,爷爷常常称自己为“庄稼人”。他最深爱的除了儿女们,还有他脚下的黄土地。爷爷曾有一张自己钟爱的照片,那是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前,爷爷正双手紧握犁把,赶着一头老黄牛,在一片棕黄色的土地里,翻出一道道深棕色的浅沟……

那幅珍贵的画面,珍贵到仿佛能尽诉爷爷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西北厚重的黄土地上,像“老黄牛”一样,忠厚、勤劳、俭朴,默默耕耘一生。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打我记事起,照片里的老黄牛就伴着我的爷爷和家人,在春天里播种,在夏日里奔忙,在秋风里收获,在冬雪里守候……忙碌过一年又一年的春秋四季。

儿时,每年还不等过正月十五,初春土地开始微微解冻的时候,爷爷奶奶和我的父母亲们便开始忙碌着往地里转运农家肥,一些三轮车到不了的地方,就是老黄牛和“架子车”的用武之地。老黄牛不紧不慢的步伐却异常坚韧、铿锵有力,在爷爷的牵引下,老黄牛拉着一车车的粪肥、种子、播种工具翻山过河、爬坡过坎、辛勤耕作。

到了地里,待人们均匀撒完经过大地、阳光、雨水等自然沤好的农家肥,被套上“犁”的老黄牛就开始翻耕土地,第一遍翻完的地虚软但不平整,还混有杂草与禾槎。精益求精的农民再拿出“耙”和“耱”,先用耙刺拉出翻耕过的虚地中的大土块,磨碎磨平,清理干净杂草与禾槎,正如俗谚里所说:“耙刺短,耙刺弯,耙过土地绵又绵,无杂草,无禾槎,适时下种最好田。”

随后,牛又换上“耱”,伟岸的父亲叉着腿,双脚八字形踩在耱面上,赶起牛开始平整工地,因为这个动作稍有危险,父亲总是亲自上。爷爷还是耐心地引着黄牛,他知道,牛儿最听他的话。有时聪敏的黄牛不用人牵引也能整整齐齐跑几个来回,把土块磨得软绵绵,把耕地磨得平展展,然后再播种,长出来的麦苗才总是绿艳艳。

“人勤春早仓囤满”。就这样,爷爷带着老黄牛播种过了家里远远近近的每一块土地。然后盼着风调雨顺,从春忙到夏,希望种子好好发芽、开花、结果,能得一个好收成。

农家人总是热心互助和团结的。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会“骗工”。架着黄牛耕了一辈子地的爷爷,也成了村里头备受欢迎的“老把式”。因排行老二,总会有邻里的叔叔婶婶亲切地叫着爷爷“二大”,邀请爷爷帮忙耕地。

有时我会心疼爷爷太累,忙完家里的还要帮别家的。可爷爷却不这么想,他总是满脸笑着答应,一大早天微蒙蒙亮就喝完了早茶,赶着牛早早出发了。

后来才慢慢理解,这是农家珍贵的善良和淳朴。爷爷帮没有牛的人家耕地,人家也会帮我们家干点别的活计,村里头的邻里乡亲就这样互帮互助,在广袤的乡土上世世代代和睦友好,绵延生息,勤劳奋斗着,幸福收获着……

八十岁时候的爷爷,还是照样拉着厚重的架子车走在山坡的路上,到坪上的苜蓿地里给牛割草。就算是人们渐渐不用黄牛耕地了,他还是一如既往伺候着他的牛儿,就像放不下他耕耘一生、融入了生命的黄土地。

终于,走着走着,身后的架子车换成了更轻便的小推车,脚下的泥土路变成了砂石路,再到后来成了水泥硬化路。可爷爷的背却越来越弯,步子也越来越慢……就算老一辈们再硬朗的身体,可终究是岁月不饶人。

一生耕作古稀年。以前老不听小辈们劝告的他,终于肯放下“庄稼人”的“执念”,在家里陪奶奶干些轻活儿,侍弄花草,打理菜园,种瓜种豆,颐养天年。后来八十五岁的奶奶先离世,爷爷的身体也突然不如以前。但九十岁的他还是闲不住,老是俯身在菜园里忙活,慢悠悠围几行葱,锄几行草,有时还跑到远地里,让我们担心得一顿好找。

再后来,就算拄着拐杖,爷爷也走不动了。他常常梦醒,说自己梦见了他的老黄牛……

而今,老黄牛早已不在。爷爷也在春天播种的季节隐入烟尘,归于他一生最爱的黄土地。

今年秋收,西北的大地上满是白胖胖的土豆、金灿灿的玉米和万寿菊丰收的场景,各种蔬菜瓜果也被喜提归仓,白条党参花开放,蜜蜂秋分采蜜忙,西北道地中药材也将有一个好“钱景”。

相信当了一辈子“庄稼人”的爷爷若知这一切,也会像往年一样,尝着煮熟的新土豆,满心欢喜捋一捋胡须,纯真地笑,像个孩子一样。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