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不“搞花样”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卫生健康局 王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决策部署、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调查研究多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当作“作秀场”“花样场”,表演人民情怀、实干作风,极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防止基层调研“搞花样”,当实打实融入群众,深入调查,投入研究。

多带问题少带人,不搞“花式”,奔着解决问题去。“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研中往往看到的是表象,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如果不刨根问底,只能是得其表不得其里,无法找到症结所在。现实中,一些干部调研时有的满足于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将调研变“视察”;有的只走“经典路线”,听取“精心汇报”,将调研变“调演”;还有的不讲方法、言语生硬,问不出个“所以然”。不想问、不会问,让调查研究跑了调、丢了魂、失了本。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即要掌握党和国家有什么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又要了解老百姓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奔着问题调查、带着问题研究,有“规定路线”,更要有“自选动作”,掌握调研主动权,确保问出真情况、解决真问题。

多听呼声少听偏,不搞“花腔”,奔着实话实情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如果听到的都是一致性的精彩回答,看到的都是趋同性的“亮点”,那么调研则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实践误区,对基层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则会把握不准、分析不透,提出的方法对策也将“南辕北辙”。在很多调研中,被访谈者并不都是主动把最需要的信息告诉我们,有时甚至还会抵触调研,甚至掩饰真实情况。这就需要调研者具有把握细节的能力,语气、肢体、声调、情绪、态度、眼色等等。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又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听得进基层“杂音”,更要听得进群众“异见”,容得下别人“找茬”“挑刺”,真正将深入细致掌握了解基层一线情况与深入研究思考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声音秉承豁达态度,真正做到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多出点子少出文,不搞“花招”,奔着研究成果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与此同时,也要善于总结提炼,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进行深入理性思考,透过“小现象”发现“大道理”,努力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努力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